今天一天宅在家,因为是“Good Friday”,属于公共假期。不过上午还用Zoom面试了一个QS,也算有做工。不过提起Zoom,竟然被黑客入侵,原本用来给学生上课之用,却被教育部紧急叫停。居家办公的日子,不知道发明“星期几”为何。隔壁马国,又宣布延长两周的封城,至4月28日。这疫情真是令人担心。还是乖乖待在家里为好。
前两天,新加坡眼摘录我的一篇反应建筑业中小企业困境的日记,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尤其那些小分包、小雇主纷纷叫好点赞,“写出了无数承包商的心声”,也有人说既然那么辛苦,“抓紧关门大吉,谁逼你过的那么苦了”,也有人说“吃饱了掀桌子骂厨子的事不合适。。。与其无用的卖乖,不如静下心负重前行”等等。其中也有提到工程合约课题,即所谓的契约精神。
查了一下百度,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其本质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救济的精神。契约精神不是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我们华人讲做生意要诚信和公平。
在建筑工程承包里,合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因工程合约引发的官司是商业纠纷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小著几万,多著几千万,常有的事。大的咱们不说,就说说我们的小雇主的分包合约吧。
一般小企业,100号工人左右,办公室里也就五六个人,其中文秘兼人事一个,负责申请管理工人;一个财务或材料采购;一两个预算员,负责算量索要工程款,加上老板,大一点分包可能还有安全官和工程师或画图员。项目管理人员就是现场经理和管工,大部分人都是中国或印、孟工人提升上来的。这些都是新加坡目前市场建筑业中小企业的典型人员架构。
当我们投标报价的时候,往往都是谈主要的条款如价格、付款、工作范围等,简单的一两页报价就简单明了。但当签合约的时候,往往是上百页,各种权利义务、各种风险、各种违约责任、各种罚款、各种规章制度等等。总包的合约都是经过律师反复论证,既符合法律法规,又符合个别工程特殊情况,肯定保护总包的权利多一些。
一般情况,如果有出现什么争议,大家都是商量著来,都知道打官司双方都是输。况且,法律是讲证据的,很多情况下,要靠平时的工作中的协调,记录和书信来往,而提这些“black and white”,总包有专门的现场工程师,有专门的丰富经验的合约经理,有项目经理,有项目董事,总部还有专门的合约部门,甚至有些国际跨国公司的律师还比QS人员多。
而我们这群小雇主们,又有几人可以写出一份像样的信件,即使写了一封,定会引来总包很多人的怒怼,报复性的回复好几封,最有可能的还会被拿安全罚款罚我们。
肯定有人会说,那你干嘛要签合约呢?其实所有的总包都会有一样全面复杂的分包合约,只是好的总包把它用来防止被不良、不负责任的分包损害,坏的分包处处玩弄文字设陷阱,采取合约里的条款压人扣钱,所以很多情况,我们小雇主都是凭著“义气”签下合约,希望跟着一个好的“主子”,赚点辛苦钱。其实自己明白,想看也看不明白。还别说,总包里面的人员也没几个能弄明白的。
也有人说可以不做嘛。当然可以啦,如果像你一样不做,你就无法体会创业的心酸,也无法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喜悦和成就。讲哪些风凉话的要么不是创业者,要么就是打工者,不懂小雇主的心酸和无奈。我们只有忍气吞声,求助讨饶,博取同情,不为自己,也为手下的一般兄弟,最后还可能补一些同情钱。
况且工地上事情,非分包商能控制,比如图纸变更,比如技术方案,比如施工方法,比如机械器具,比如材料供应等,情况错综复杂。我想大部分公司还是好的,都是在诚信履约合同,相互理解、相互商量下解决。
但是有时候,你不知道履约合约的代价是如此巨大,想做一个诚信的承包商是如此的艰难。2008年的沙石危机,我就亲眼见过一次600多万元新币的官司,导致其中一家国际洋灰厂退出新加坡市场。我也经历过,做之前都是“兄弟”好商量、“不会叫你亏”,做之后,包山包海包亏损。我也经历过,因“面子”“责任““或“帮忙”总包分担一些工程,而陷入合同纠纷,甚至合同未签,但因已进场做工,导致事实的合约,弄得官司缠身风险。做,巨额亏损;不做,不说打官司,至少留下不好的名声。就如此次疫情,风云变幻,带来巨大风险。其实我们面对大的总包,根本就不是平等的履约合同情况,是上下游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好的人珍惜一起努力,坏的人用其来给自己赚钱。商场如战场,只怪自己学艺不精,江湖经验太嫩。
行走江湖,不免有些血的教训,总结出来也供大家探讨,不一定对,仅个人意见而已。
1, 必须认识总包的老板和其为人风格,才能承接项目,否则可能被中层管理人员玩死;
2, 千万不要承接大公司或国际公司里,由项目经理或中层管理介绍的工程,一旦他们离职,你都不知道哪里去诉苦;(因为你很难认识到老板)
3, 千万不要承接比你做的还好的、更专业的分包,因为他比你更专业;
4, 少做跨国巨无霸公司的工程,因为他们拿的工程价格偏低,管理思想用本企业老大全的想法,还动不动经常轮换管理理人员;遇到困难,则按规章制度办事,很难有人为你两肋插刀,解决问题,因为不是他的公司,是跨国公司。当然有靠山有关系的除外;
5, 尽量找与自己理念相同,能成为其共同发展供应链一部分的合作伙伴,长期发展共赢。
所谓业主,所谓总包,所谓大的企业,定会有更大的风险和困难,肯定是我们这些小雇主们无法想法的。只是希望既然是大的公司,就应该有更大的担当,遇到困难,尤其大的经济环境不好情况之下,应该多体谅一下小雇主们的困难,不能踏着小分包的尸身,成就自己的伟业,至少能给小分包们有一条可以生存之路。君不见近两年来,倒闭的分包实在太多了,市场已经出现用工荒了。小分包只是因为小,很容易被达官贵人说这是“优胜劣汰”,无情的灭掉了,就如平静的湖面激不起任何的浪花。
我们静下来想想,其实创业只是想让生活更加富有,更加有尊严。我们创业的目的,肯定不是把让别人变得更穷的基础上使自己更富有,是让跟着你创业的下属、是和一起打拼的合作方、赞助你的投资方、支持们的供应商,一起共赢,一起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4月9日 星期四 晴
多批评,不如尽一点绵薄之力
4月9日新增新冠病例287例,总数达1910例,其中一半以上来自S11劳工宿舍,又创单日新高。
夜幕低垂,坐在阳台上,看晚霞余晖,绚烂多姿,如痴如醉。今天是新加坡“circuit breaker”第三天,让我更有时间静下来欣赏美丽的阳台风景。
回想一天行程,慢慢进入居家办公角色,其实还真是挺忙的。
早上一个视频会议讨论金文泰项目的合同单价,中午约了同属子公司的老板Alan,他要着急拿口罩给工地工人防护紧急之用,我得去办公室开门给他,顺便处理一些紧急事件。下午继续视频与一个分包团队,讨论项目合作和工程范围、价格等,接着还要处理一大堆电邮(Email)。感觉进入居家办公角色,比平时办公更加忙碌。这视频会议,一召集大家都在线,反而更加容易沟通,也更频繁的被召集来视频会议工作。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当大家都适应居家办公、学习的时候,很多商业模式就会悄然变化。你觉得呢,有哪些变化呢?
最近的劳工宿舍问题,引起各方关注。早上收到老哥江先生的WhatsApp,“新加坡外籍劳工中心(MWC)与新加坡宿舍协会(DASL)和人力部合作,已经安排足够的可重复使用口罩,分发给居住在客工宿舍的约200,000名客工。第一批12万个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已在两天内分发完毕。。。在此我们谨呼吁所有善心人士考虑进行现金捐赠给新加坡外籍劳工援助基金(MWAF),让外籍劳工中心能灵活地更有效地针对当前客工们的需求优化分配这些温馨的资源。。。”,附有连结网址。我毫不犹豫的点击页面,在giving.sg网上捐了力所能及的款项。同时也在我的朋友圈里转发这条捐助信息。
不一会儿,就看见做保险的马姐也捐赠了,并转发了同样的信息,让爱心传递下去。相信有更多的人,在默默的无声的捐助。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远在北京的霏姐,突然微信我,她是我大学时候的学姐,建筑学博士,一直是我敬佩的学习模范。问我如何捐赠,我说用Facebook账户登入,然后用信用卡就可以捐赠就可。她弄了半天说不可以,大陆也没有Facebook,直接微信转账给我,让我代为捐赠。令我感动不己,一个跟新加坡毫无关系的热心人,却在看到信息之后毫不犹豫的捐出爱心。下午在群里也看到,很多陌生的善心人,自动买口罩、食物,驾车去宿舍捐给客工们。隔着钢丝围墙,却隔不断爱心。
其实政府做的更多,有报道在红山组屋区,提供空余房间给健康客工住之后,我们公司也在在裕廊西正在整理清扫空余的组屋,也看见各种生活设施如床架、被垫等运往房间,估计不久也会宣布给客工或其他人隔离使用。
嘴上的批评,不如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大疫当前更需要大爱。
(文:新加坡建筑业中小企业创业者“狮城小谷主”。感谢作者投稿,本文不代表新加坡眼立场。)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2020年伊始,席卷全世界的这场疫情,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
新加坡眼《疫·情:狮城故事》微纪实专栏,收录普通人的故事。发送你的故事和图片到[email protected],告诉我们疫情如何影响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