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新加坡地铁的语音提示也要与时俱进!
从2021年4月1日起,新加坡的城市安全升级, 对部分地铁站实行安检。
笔者认为,在加强地铁站安全检查的同时,应该也有必要加强乘客的安全意识,发动大家举报不安全的隐患,但是目前新加坡地铁车上的语音提示,还存在一些瑕疵,希望能够得到改进。
在新加坡乘坐地铁,经常能在车厢内听到这样的语音提示:“如果您发现周围有形迹可疑的人物,请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当听到这样的提示,总感到有些别扭,因为在中国,笔者没有听到过把形迹可疑的人称之为人物的,怎么到了新加坡,形迹可疑的人也成为“人物”了?
“人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在某些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如英雄人物、历史人物、风流人物等等,是指有一定的成就或有较高的知名度的人。
中国有一个杂志,名称就叫《人物》,能上这个杂志的人,一般都不是“凡角”,都要有一些突出的成就或者经历,对读者有所启发、激励、借鉴才能刊登上去,可见,一般人是不称之为“人物”的。
对形迹可疑的人,大部分是不三不四、小偷小摸,或者是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之徒,在大部分情况下也不称他们为“人物”。还有的就是一些“恐怖分子”,更不能称之为“人物”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里的“人物”,是“人和物品”的简化,不但包含可疑的人,也包含可疑的“物”的意思,因为车厢内也会出现可疑之“物”。
的确,“人物”一词,一开始是包含“人和物”的意思,但是,随着语言的进化,“物”的含义慢慢地虚化消失了,只有“人”的含义了,现在使用“人物”一词,如果包含“物”,“人物”一词就不能连用,两个字必须分开,说成是“人和物”或“人和物品”。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人物”一词也还可以包含“物”的含义的,如古汉语和一些诗词中的“人物”。
现代汉语中的词,有的能简化有的不能简化,如遗失物品,就不能能简化为“遗物”遗失物品是活人丢了东西,而“遗物”就成为死人留下的东西了,简化后意思就截然相反了。
其实,根据该提示后面又说到了“如发现危险及遗失的物品”等语言来分析,这里的“人物”一词,是特指“人”的并不包含“物”的含义。
“人物”一词虽然是指“在某些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大部分人也都是这样理解和使用的,但是,在少数情况下“人物”一词也可以泛指普通的人、所有的人。
除新加坡的地铁的语音播报外,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可疑人物”的用法, 如中国的中新网曾报道,白宫安全人员发现有两人将不明物品丢进围墙内,两个可疑人物已遭逮捕等等。
可见,新加坡地铁这样的语音播报没有错,但是,地铁是一个公共场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大众化、通俗化、简单明了,因为“人物”的主要含义并不是“普通的人、所有的人”,在公共场所这样使用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歧义,二来从简单明了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字就说得清清楚楚了,何必画蛇添足再加上一个“物”字。
由此可见,“可疑人物”的用法虽然不是错误,但是在公共场所,可疑之人还是不宜称为“人物”。
因此笔者建议:新加坡地铁中的这句提示语,“可疑人物”后面的“物”字应去掉,改为:“如果您发现周围有形迹可疑的人…请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以免引起人们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在对部分地铁站实行安检的同时,新加坡当局也表示,公众如果发现任何可疑事物,可通知工作人员、警方或下载SGSecure应用程序向有关当局提供信息。
因此,地铁的语音提示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可以实行“有奖举报”,如“对举报一经过核实,给举报人一定的奖励”等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共同为新加坡的安全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广大乘客都提高了警惕,这样就可以对“恐怖分子”形成“天罗地网”,使“想犯罪的人”无处可匿。如果群众举报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今后,再取消安检也是可能的。
作者:田柏强,英文:Tian bai qiang,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现旅居新加坡。
微信号:h476790551
♡ 揭秘新加坡街头为何对钱视而不见,路不拾遗的背后竟是……♡ 罚款灭蚊,世界罕见!新加坡真是一个Fine City~♡ 新加坡的独家生存之道:记恩不记仇~♡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记前仇原谅日本,原因竟是……
1 新元 =4.8646 人民币1 人民币 =0.2056 新币(*截稿前更新)
加个“星标”,不错过新加坡万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