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式英语中有个独特的词汇“Kiasu”,源于福建语“惊输”,意思是“怕输”,害怕事事落后于人。官方解释是,这个词专门形容那些由于害怕错失或者失去,而引起的焦虑或自私的行为。
为了全面解释“怕输”,新加坡人还自创了一套A-Z的“怕输哲学宝典”。
Kiasu在1990年第一次出现在新加坡的议会文件中,它的原句是在讲希望政府也能做到不患怕输综合症(Kiasu Syndrome)。
从此,这个词就火遍了新加坡,使用频率超高,很快就被收入到牛津词典当中。还荣登新加坡搞笑宝典SGAG~
让放到教育上…特别是当下的国际化教育中,会不会依旧适用?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关注…新加坡学生尽管学术表现优异,但对失败的恐惧也更大。
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显示,超过七成的新加坡学生对失败有显著的担忧,明显高于海外学生。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2018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在调查问卷中新添了几道问题,以衡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思维。
新加坡学生对失败的恐惧程度,远高于经合组织平均…
超过七成的新加坡学生在面对失败时,不仅担心他人的眼光、怀疑自己的才能,甚至会质疑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海外学生对这三种失败情况的惧怕程度相对低,经合组织平均比率皆稍微过半。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对失败有适度担忧,从正面角度看,对学生有一定鞭策作用,但过度惧怕失败则可能导致一个人裹足不前。
去年参与调查的15岁学生,超过九成是中四生,他们对失败有较大担忧,也可能源自他们很希望年底考好O水准或N水准考试。
另一方面,新加坡学生的学习心态相当积极,60%具备“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相信自己能凭后天努力提升智力,比多数亚洲教育体系的学生来得高,但略低于63%的经合组织平均比率。
(图:来源自网络)
其实新加坡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变化,再给学生灌输失败没那么可怕,要正确的认识和面对失败。
新加坡即将在2021年落实小学离校考试新的积分等级制,以及2024年起中学不再分流,全面推行科目编班等措施,相信有助学生减少对考试成绩过度重视的心态,鼓励他们培养更内在的学习推动力。
这对学生将来不管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或以正面态度面对挫折都是有帮助的,不过这些调整都需要一些时间去运作和落实。
(图:来源自网络)
有社会学者指出,不少15岁学生已意识到,考试成绩会影响他们的升学选项,因此会担心无法走上多数人选择的升学道路。
尽管新加坡教育部近年推行多项措施减少考试压力及淡化对分数的重视,但社会风气和家长心态仍未明显转变,导致不少孩子担心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
所以,整个社会必须对成功有更多元的定义,才能让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肯努力,就能凭自己的强项和兴趣找到自己的出路。
其实很多东西对于成年人也一样样的,这时候还是要多给孩子、学生们一个缓冲的空间…有时顾虑太多,被身边的琐碎和情绪牵绊,负重前行,反而更容易输一些。
不去想那么多,既然选择,就只是专注于眼下,不怕输,反而更不会输。其实,就算输了,又能怎样?
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