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像雾像雨又像风》:爱的提醒与回响

《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陆毅周迅陈坤

这部剧在上海天气最热的时候开机了,片名从《东方红了》改成了《像雾像雨又像风》,意在表达情感是无法说清的。当时赵宝刚最担心的,是剧情的创新不被接受,保险起见,他找了最好的音乐、摄影和美术,「万一创新失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拿美术来说,光是置景就花了100万,当时这是一大笔钱。开拍前,美术指导刘心刚带着美工们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家装市场。女孩子们穿的旗袍,布料是到香港和泰国买的,然后在北京的老字号定做。

摄影王雷和赵宝刚合作过多次。他会根据剧情来决定拍摄风格,比如拍《别了,温哥华》时使用肩扛着摄像机,因为这样镜头会有「呼吸感」,表现在国外的中国人那种不安的心情。这一次,因为背景在上世纪30年代,他把色调调成复古的胶片色。

一年后,这部戏播出。开播第一天就以12.92%的收视率成为当天电视剧排行的第一名,是同一天央视播出的《大宅门》的两倍。在天津、重庆和湖南,更是达到了42.1%、19.59%、33.6%的高收视率。它也是那几年里在台湾市场拿到最好成绩的大陆电视剧之一,播出时冲破了台视几年内收视率的最高点,导演赵宝刚也成了作品在台湾无线电视台黄金8点档播出的大陆第一人。

客观来看,《像雾像雨又像风》不是赵宝刚的作品序列中美誉度最高的,也不是最具时代意义、最有野心和文学性的。但之后的20年间,《像雾像雨又像风》被观众反复提起,反复观看。今年4月,有人在微博发出感叹:「想随便找个电视剧看,打开《像雾像雨又像风》,第一集就让美人们把我给迷得晕头转向。那时候的陈坤陆毅罗海琼李小冉周迅,美丽密度太高了啊。」

同样被反复回忆的有它的片头曲和片尾曲,还有整部剧中那种强烈的风格,那种旧上海金粉深埋的宁静。独栋的雕花洋房、闪着霓虹灯的舞厅、木制的灰暗阁楼、雾蒙蒙的风雨琳琅、模糊美丽的翠绿和砖红,单纯的强烈的诗性……这是想象中的旧上海风景,也是一种远去的属于千禧年的怀旧风情。

贫穷的人配不配有爱情?

在这部剧最开头,方紫仪和李英奇就讨论了什么是爱情——

「伙计(指陈坤饰演的陈子坤)就不能有爱情,就不能被人爱了?」

「我认为爱情需要共同语言,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

「你错了,爱情最需要的首先是爱。」

这个问题不仅贯穿整部电视剧,还在之后的20年里一直存在。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提出这个疑问:陈子坤这样的角色,在今天还能不能进入电视剧、成为主角?一个贫穷的人,还能不能在我们的电视剧里被书写和理解?他们具不具有追求爱的正当性?

《像雾像雨又像风》像一个爱的乌托邦,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只是一个架空的背景,所有人的生活并不与时代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无论富有与否,爱情是人的唯一生活。

陈坤饰演的陈子坤是一个穷得响叮当的修表伙计,他天真热情,诚实悲悯,但是吊儿郎当,有那么一点不靠谱,在他身上看不到明天。他先是和修表店老板的女儿方紫仪恋爱,又接受了富家大小姐杜心雨的爱情。这个出身底层的人被拎到舞台中央,你会看到他置身于一个痛苦的道德境地,心灵不断受到挑战:怎么在这两个女孩子之间做选择?你会看到他的游移,他遭受的爱和罪恶感的折磨。但在那些细腻、丰富的展开里,你知道,他的困境也有被书写的权利。

陈子坤与方紫仪

人可不可以脆弱、犹疑和变异?

在最近几年对《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回顾文章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

《像雾像雨又像风:一切悲剧都是源自绿茶杜心雨和渣男陈子坤》

《重新再看,简直就是大型渣男集体翻车现场》

作家金宇澄在《十三邀》里对「渣男」一词有过这样的评论——「按现在的说法,我不应该写这个(指《繁花》),里边有很多婚外恋之类的,现在已经培养成大家对『三观不正』特别敏感。还有一个最不好的词,叫『渣男』。(人)本来是非常复杂性的东西……这个也渣男,那个也渣男,你把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就去涵盖它。这种新一轮的单调真的好可怕,而且深入这个年青一代的骨髓了。」

《像雾像雨又像风》描摹了人的复杂,或多或少,几位主角都违反了传统审美观。赵宝刚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们都是性格不完整的人物,是有缺陷的。最典型的角色是陆毅饰演的李英奇,留洋归来的富家公子,医学博士,高大俊朗,在三个女孩之间牵扯不清。想拒绝表妹范丽君的婚事却犹豫不决;自以为真心爱的是方紫仪,苦苦追求后才发现两人并不真正理解对方;又向一直喜欢自己的安琪求婚,但被拒绝;最后别无选择,他与伤心自杀而成为植物人的表妹成亲,度过余生。他谁都不想伤害,却伤害了所有人。你会看到,不管出身是否高贵,人都有软弱和可怜。

《像雾像雨又像风》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