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介子推割肉啖君,晋文公纵火逼山:寒食节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序:寒食节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说到人们熟知的清明节,我就不由得想到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因五年前与老公带着儿子自驾游历山西一带,故也到了著名的景区绵山。当时是五一假期,我们驱车从天津开了6个小时到达介休,只穿了风衣的我们一进介休就感到凄风冷雨来袭。位于山脚下傍晚的介休气温,乍暖还寒。我们只得在绵山景区找了酒店住下。在介休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清明时节的寒意,同时更加深了对绵山和寒食节的了解。

话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幸绵山礼佛,龙撵抬到半山腰,“轿官”们均已累的脚乏腿软,这时忽见山顶处有双龙图案,在天空若隐若现,时而见首,时而甩尾;唐太宗听说之后,大为高兴,轿官们看了,不知哪来的力气,脚下生风,也不腿软了,一口气登上了山顶,从此绵山这块宝地,就从塔岩头改名了龙头寺。

该景区内有毓德堂、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名胜古迹。有《叶剑英元帅论绵山》、《左传·介子推不言禄》、屈原《九章》、宋廷魁《绵山赋》、唐太宗御制诗碑等,这些石刻是领略绵山厚重历史文化的主要景观。我们因为爬山起得早,因此领略了这里云海风光,真是让人开阔了胸怀,所有的烦恼一扫而光。

绵山以其秀美的风景,和各大国学宗教派系的浓厚氛围,闻名中外。但是在我看来介子推和重耳公子的传说典故,更给这美丽绵山增加了一抹神秘而厚重的颜色,我不禁给儿子讲起了重耳公子的故事。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本一起站队的一些臣子们因忍受不住困苦,大多又各自找了新的主顾。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这里面就有介子推。由于重耳一直生在富贵之中,对野菜难以下咽,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因此有了那句“割股啖君”

但不知为何,重耳却忘记了当初的“股”肉之情和君子之诺,在给跟随他的人都封赏了之后,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使介子推心下难平,又不愿邀功讨赏,与献媚之人同流合污,故与母亲决定归隐山林,至死不出。

这段介子推的原文,赤裸裸的引用了介子推,没有获得晋文公的嘉奖之后发出的怨言,上初中的儿子问我:“妈妈,你说介子推这因为没有得到褒奖而说出的话,算不算是嫉妒?”我静静的看着洁白的雕塑,深思了一下孩子的话, 并在心中默默筹谋,该如何回答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认知。

这时,一朵花落到我脚下,我忽然有了感悟,我拉着儿子的手坐下,手中拿着那朵落花问:“你看,这花,为何在盛放的时候,却落了下来。”

儿子想了想回答我:“应该是自然现象吧。”他抬头看了看又说:“也许是鸟儿在上面拉了屎,让它不爽了,难以负重,自由落体。”

儿子摸摸脑袋眨眼睛说:“是不是就是那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还有还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说:“对!他的精神就体现在这里。虽然后代,介子推的观点被有些人看成是迂腐和愚昧。但是正说明了他不媚上,不同流合污的风骨。他和屈原都是那个时代有气节、忧国忧民、敢于以身死来明志之 人。儿子听完,佩服的点点头,我们又一起重新瞻仰了这对母子的雕像。

4、寒食节的来历,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最早其实叫禁火节,起源于我国上古时期,早期人类会用火种的因缘。因为一到春天,天干物燥,风大易燃。因此古人就在这个时节立下了禁火的规矩,以防山林着火,畜牧遭殃。

至死介子推还给晋文公留下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说完禁火,自然要拜祖,这一处就不用我过多解释了,儿子抢着说:“妈妈我知道,就是去扫墓对吗?”我拍了拍他的头表示赞许。

虽然这么多年并未带儿子去给先人扫过墓,但儿子在学校期间,跟老师们去过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这些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大大的加强了孩子的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这个节日正确认识

除此之外还有踏青、秋千、插柳、蹴球、咏诗、净肠这几种习俗。踏青我就不用说了,儿子说:“我们现在不就算踏青吗?”是啊,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对踏青这个活动延伸了出来,这五一的假期,大部分家庭已经不在家里劳动了,而是都出来踏青。

因为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啊。由此还生出了荡秋千的秋千这一习俗,也不过是大户人家的娱乐项目,有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为证:“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咏诗这个习俗也就演变于此,大家去找来读读也是个静心之事。

到了汉代是由起义爆发,因此蹴鞠再次流行。唐代就把蹴鞠当做生活态度,就像古代的体育复兴一样,又重新得到了皇家的认可。

宋代的高俅,就是凭借一脚好球,一点做官本领,及一点小聪明当上了高官。他用这个运动哄得了皇帝高兴,由此而来,衍变成了蹴球。儿子念念有词的说:“这就叫投其所好。”

以上就是寒食节,清明节中的一些时令节日项目。你是不是又了解多多?儿子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就这样一路爬山,一路普及了清明节的来源与典故。

总结:

随着此次绵山之旅,一家人即完成了踏青的活动,又给儿子普及了一些历史知识,以及清明节的典故。而这次的说教,不仅没有让儿子反感,回来还给我写了一篇游记。记录了所思所想。并对介子推的故事发表了他的少年感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看来真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育应该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