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世界粮食危机一触即发——中国如何能真正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世界粮食危机的分析和报道比较多。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粮食和“三农”问题关注较多,遂对近期资讯进行了仔细梳理,希望站在百姓饭碗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二)、疫情影响下,一些国家已宣布粮仓告急。

伊拉克:在未来几周内,需进口25万吨大米和100万吨小麦,以保证粮食储备并向国民提供食品。

印尼、菲律宾宣布粮仓告急: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

(三)“破坏性措施”和资本市场屯粮相互作用,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

当地时间3月31日,世贸组织(WT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卫组织(WHO)三大机构发布联合声明:

呼吁各国政府尽量减少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涉及食品贸易的边境限制,确保全球粮食安全,避免“破坏性措施”的重现。

声明强调,食品供应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一波出口限制浪潮,导致全球市场短缺。这种反应会改变粮食供求之间的平衡,导致价格飙升和价格波动加剧。

在此背景下,对世界经济敏感的资本市场开始屯粮,在过去几个交易日以来,大豆、燕麦、小麦等价格持续走高,美国小麦期货半个月上涨15%。投资者开始大量买进谷物,此举直接拉高了粮食价格。

截止到4月2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走势如下图:

稻谷

玉米

二、中国粮食储备现状究竟如何,业内存在两种声音

(一)第一种声音:中国的粮食产需将长期处在“紧平衡”状态

所谓紧平衡,即目前够用,但供需平衡比较脆弱,长远看,仍要加大筹措力度。

2016年4月26日,时任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产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12年中有10年没有实现当年粮食产需平衡,也就是出现了产需缺口。从长远来看,我国人口还要持续增长,肉蛋奶消费转化的粮食还会日益增多,这就将直接导致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

(二)第二种声音:目前粮食供求总体宽松,“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20年3月28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对王辽卫的采访中,透露了几个关键点信息,梳理如下:

1、 米、面无忧,口粮绝对充足

大米:从2019年我国进口大米的情况来看,进口数量持续走低,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如泰国香米,即使大米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我国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

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曾几次出现“过山车”式的粮价大幅波动,但由于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供给充裕,库存充足,保障有力,粮食市场总体保持稳定。

三、从长远看,中国如何能真正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产品少量进口,用于丰富百姓餐桌,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但要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就得“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不能依赖进口。

真正做到这一点,试提出以下三个解决方向:

(一)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供需错配。

以依赖进口的大豆为例,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大豆需求国,也是大豆原产国。东北大豆曾凭借口感好、易储存远销世界。

随着美国现代化农业的兴起,一方面大豆种植工业化、机械化,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另一方面,美国普遍采用了转基因科技来培育大豆,病虫害少、防倒伏,产量高。另外,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21%-23%,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仅为19%左右,因此美国大豆在价格和品质上具有很强竞争力,很快占领了全球市场,中国的东北大豆也受到强烈冲击,生产大豆的土地越来越少。

2、切实解决农资农具的现实问题

传统农资农具市场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赊账问题。农资企业、经营商、种植大户之间层次赊账,由来已久,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销售手法单一。农企和销售商通过产品说明会、技术讲座,在行业媒体上打广告等方式进行销售,收效不大。

市场主导已悄然改变。互联网企业、新锐农资电商平台的加盟,对农资企业和经销商的冲击较大。

因此,要解决农资农具的现实问题,也需从三个方面出发:

要加快新产品研发。随着国家布局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农业,高效农药、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新兴农药和肥料受到市场青睐。

在今后几年,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左右的5种剧毒化学农药将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农药。

为广大三农经营者提供高效便利、成本低廉的融资服务。解决大部分农业经营者资金短缺的难题。

要改变僵化的传统营销模式。沉下心来做服务,将买卖关系逐渐转变为深度服务。

如何打破“猪周期”的限制,国家已在统筹推行多项扶持政策。如金融扶持方面:推行生猪养殖抵质押贷款、养殖场户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金融支持。资金扶持、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多管齐下,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生猪生产恢复。

四、写在后面

3月1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撰写长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就如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加快生猪生产恢复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措施,切中症结。

若能不折不扣实施,中国人面对危机依然能端稳饭碗。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