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宣告解体。这个曾经被称为“巴尔干之虎”的国家轰然倒塌,废墟中独立出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南联盟(黑山与塞尔维亚合并组成)五个国家。
而作为前南斯拉夫主体国家的塞尔维亚更是被进一步分割,1999年爆发科索沃战争,在北约的支持下塞尔维亚部队被迫退出科索沃,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的一个“高度自治”省,实际上完全是国中之国。
伏伊伏丁那是巴尔干半岛为数不多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且水源充足。这些条件使它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成为巴尔干为数不多的农业基地之一。
▲古塞尔维亚帝国皇帝斯蒂芬·杜尚
15世纪时,塞尔维亚由于战败,全国完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对这些塞尔维亚东正教徒统治严苛,导致一批不愿受穆斯林统治的塞尔维亚人逃亡至当时属于匈牙利的伏伊伏丁那地区。
而匈牙利人则希望塞尔维亚人帮助自己抵御”突厥”,能在他们和奥斯曼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于是便把整个伏伊伏丁那连同生活在上的马扎尔人(匈牙利民族)一起送给了塞尔维亚人。
塞尔维亚人便在此开始繁衍生息,拥有了与本身山地属性截然不同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农业区,但同时也埋下了当地领土矛盾的种子。
到了近代,奥地利帝国崛起后接管了伏伊伏丁那。奥地利皇帝给予当地塞尔维亚人选择公爵的权利,该地因此被塞尔维亚人称为“公爵领地”(Vojvodina),即“伏伊伏丁那”名称的来源。
▲泛斯拉夫民族分布区域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中的行刺者普林西普,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泛斯拉夫主义者,他在被审判时便宣称“我是一个南斯拉夫人,我相信所有南斯拉夫人的统一,不管是以什么形式,那就是独立于奥地利。”
事实上普林西普也实现了他的梦想。一战后身为协约国战胜者的塞尔维亚从同盟国的奥匈帝国夺得了伏伊伏丁那、波黑。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由于惧怕意大利的压力,也匆匆选择与塞尔维亚建立联合王国,1929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正式整合为南斯拉夫。
▲一战结束后的塞尔维亚
在这种民族主义政策指导下,伏伊伏丁那的民族开始单一趋同化。原本为数不少的日耳曼人纷纷离去,塞族优势得以加强巩固。同时南斯拉夫加强了对伏伊伏丁那的控制,将它作为塞尔维亚的一个行省统治,极大的压制了其独立或回归匈牙利的趋势。
到二战后铁托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伏伊伏丁那人口中半数已为塞族,成为了一个塞族占绝对多数的地区。这时,伏伊伏丁那便奠定了命运,注定融合于塞尔维亚。
到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的地位又出现了变化。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认为,南斯拉夫这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想要存在,就只能使用联邦制进行互相制衡,这样才能确保不会有任何一家坐大。
即使变为自治省,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时期伏伊伏丁那内塞族人口依然持续攀升,解体前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事实上正是这种塞族占绝对多数的局面,才确保了在南斯拉夫解体后伏伊伏丁那能继续留在塞尔维亚内,而不会去选择独立。
3.成也败也,去留皆因民族主义
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同为自治省,但在南斯拉夫解体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根本原因都是在于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结症。
先天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从地图上看,伏伊伏丁那一片平原,与塞尔维亚核心地区以河流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塞尔维亚便于对其进行控制。而科索沃则处于群山之中,对外天然封闭,无论是人员往来还是军事调动都相对困难。塞尔维亚移民可以方便的进入伏伊伏丁那,但却在科索沃难以通行,南斯拉夫时代科索沃的塞族占比不到20%,这决定了伏伊伏丁那的独立倾向天然低于科索沃。
后天的问题则在民族。伏伊伏丁那本身拥有相当的塞族人口,同时在南斯拉夫七十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化,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塞族聚集社群。而身处群山之中的科索沃则相反,塞族始终难以大规模进入进行移民,当地阿尔巴尼亚人始终占据多数。
双方民族的敌视历史也由来已久,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塞尔维亚从奥斯曼手中夺取了科索沃,但双方民族的融合交流并不十分愉快。迥异的文化习俗、大塞族主义的统治压迫,这些都导致科索沃的阿族非常不满塞尔维亚统治。
当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则被意大利的傀儡国“大阿尔巴尼亚”吞并,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科索沃。
但许多阿尔巴尼亚人却对法西斯的入侵毫不抵抗,甚至为重归“阿尔巴尼亚”而拍手相庆,由此可见两族仇恨之深。而直到科索沃独立前,其境内仅有不到20%的塞族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族占据绝对多数,这也正是科索沃日后独立的基础。
▲伏伊伏丁那的教堂
事实上在南斯拉夫解体前,科索沃就不断试图从塞尔维亚独立,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加盟国在南斯拉夫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解体后科索沃的所作所为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种传统政治愿望的延续。
▲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
反观伏伊伏丁那,境内虽然也有为数不少的马扎尔人,但他们可以随时迁移去匈牙利,地区独立或并入匈牙利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南斯拉夫内战中的民族武装
过去已成往事,如今的巴尔干半岛迎来了为数不多的和平时期,曾经的血与火消散殆尽。但离真正的和解与和平,这个曾经的“炸药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