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感悟日本15天自由行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包括办签证,看攻略,购买必备物品如日本乘车Icoca卡、翻译机,租用移动wifi等,在爱彼迎网站订好京都和大阪的民宿,终于于2019年829日踏上日本15天自由行的旅途。 这次自由行去了日本关西地区的京都、大阪和奈良,去的地方少,时间较充裕,可以比较深度的体验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日本旅游攻略主要在马蜂窝上看,游记、攻略比较集中,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交通部分。因为日本交通线路复杂,包括电车、地铁、公交车、私营和国营、各种乘车券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出发前应多看几遍交通攻略,对日本的交通概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才能心中有数,减少失误。 至于某地有什么景点,有什么美食,攻略上有很多详细的介绍,大可不必花太多心思,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各取所需即可。 从上海起飞直达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两人往返机票费用共计4700元,算是物有所值。 在飞机上需事先填好入境单,包括入境天数、住宿酒店民宿的地址名称,联系人电话等,但要注意要用日文和英文填。我住的民宿名称是一长串英文,表上格子又小,我旁边的一位年青人几下就帮我填好了,还是年轻有文化好啊。 下了飞机,顺利通过检疫和海关后,又到一处关卡,需填写行李申报单,用中文填写即可,也很简单。 到机场航站楼,需先购买直达京都的JR电车折扣票,所谓电车实际就是普通火车而已。持lcoca车票购买关西机场到京都折扣票只花1600日元,如不买折扣票需花2800日元。找不到购票上车地点,此时翻译机就派上了用场,事先对翻译机说好要问的话,见到机场工作人员先说日语“斯米玛赛嗯”,(对不起、打搅一下),或说"考嗯尼鸡哇"(你好),再点语音翻译让他听,他会很热情给你指点方向,然后再说“阿里嘎道”(谢谢)。所以出国先学会"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常用外语,很有作用。 我用的是科达迅飞翻译机,有日语和英语离线翻译功能。但需注意的是,离线功能虽然方便,但翻译不够准确,必须事先说好,检查翻译无误才行,否则,临时说话,包括日本人说话,翻译的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后来我就把翻译机联上移动wifi,效果就很好。在药妆店,先用翻译机对着日文商品说明书拍照翻译即显示中文,也可用语音播放,连在商场实习的中国留学生都倍感惊讶,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小看啊。

到京都车站下了车,天已黒,真是两眼一抹黑。幸亏车上几位在日本居住的年轻中国人,领我们出站,并指引行进方向,才没有犯路线错误。拿着民宿老板发来的路线图和建筑物标志图,用离线探途地图步行导航,走30多分钟,就找到了民宿位置。 该民宿位于京都的一条小巷内,属于日本京都的町屋类。所谓町屋是日本17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建筑,木制结构,一般为二层,有的还有小型绿色庭院,窗户上有深红色的木制格栅,被日本人称为能使心灵得到舒适宁静的地方。 房东怕我们找不到钥匙,索性不锁门,拉门进屋,钥匙放在一进门的吧台上。房屋不大,两层约80平米左右。屋内干湿分离卫生间、洗衣机、冰箱、燃气灶、微波炉、烤箱、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二楼有三间卧室,全是日式榻榻米,地板上铺草席,有一股草的清香味,被褥铺在草席之上,席地而卧。榻榻米是一种席居形式,最早源于中国,早在尧舜时期就已有席居形式,到汉代这种席居形式发展到巅峰,后逐渐衰落并传到日本,在日本继续得以传承。入住京都和大阪的两处民宿,始终见不到房东的面,来人开门,走人锁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见一斑。

在京都的町屋住了8天,游览了京都的主要神社,如伏见稻荷大社、清水寺、八坂神社、祗园。游览了岚山,乘坐了嵯峨野小火车。游览了商业街二年坂三年坂、锦市场等。在大阪住了7天,游览了海游馆、阿倍野60层楼观景台、天守阁公园、商业区道顿堀和心斋桥等。在奈良参观了春日大社,在碧绿的草坪上和小鹿共同嬉戏,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

在京都和大阪使我感受最深的不是景点的新奇,不是商业街的繁华,而是城市的宁静与干净。我住的这条小巷,街道仅二、三米宽,两边全是民居,最高的不过二层小楼。住在民宿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非常宁静,听不到任何人声、车声及其它噪音。日本普通居民能自律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刮目相看。住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心境极为平静,我们自己也特别注意说话轻、走路轻。 其次是干净,在京都和大阪,无论是繁华街道或小街小巷,都极为干净,见不到任何一点垃圾,街上也没有垃圾桶。所以旅游时要随身带一个塑料袋。屋内也有如何处理垃圾的中文提示,垃圾要放在塑料袋内,不要放到门口,人走后由房东来处理。在京都的锦市场,路两边排满了各种小吃摊点,一次吃烤章鱼,摊点营业员告诉我们,在摊位前吃完再走,垃圾放在摊点的垃圾桶里,看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街上或公园,的确没有见到边走边吃的人。在京都的梅小路公园,幼儿园的小孩头戴小红帽由老师带领在球场上玩耍。休息的时候大家一起吃东西,只见一个小孩拿个塑料袋,大家轮流把垃圾扔进塑料袋里。我忽然恍然大悟,这才是日本人干净卫生的主要原因啊。 有时走到河边,水很清,岸边也很干净,小魚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些不知名的鸟在河中觅食。晴天时,蓝天如镜,白云朵朵,日本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好。

发达国家的标志不能仅以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要以人的道德文化素养的高低来衡量。在日本旅游,处处感受到的是文明礼貌,和蔼热情,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信任、体谅、尊重和人性化的设计随处可见。 在京都游完锦市场步行回民宿的路上,在仅有一车道的马路上,我爱人走路稍靠路中间一点,一辆轿车慢慢跟在她后面,也不打喇叭,大约有几分钟时间,我发现后赶紧把她叫到路边,轿车才缓缓驶过。司机能如此礼让行人,在国内可是不多见啊。不论有或无红绿灯的交叉路口,汽车都会提前减速停车,礼让行人,很少有打喇叭的现象。 日本的公交车是后门上,前门下。下车的乘客毎刷一次卡,司机都会对每位乘客点头表示谢意。行驶到一个站点,刚下了几个乘客,忽然下起大雨,司机示意不让下车,我正纳闷,只见司机将车又向前开了一点距离,才开门让乘客下车。我一看站台后面有一个长型的遮阳棚,乘客下车后可以避雨。一个普通的公交车司机,能做到对乘客如此细微的关心体贴,真令人感动。 在大阪海游馆,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可购买优惠票,但我忘了带护照,中文售票员问了我俩的生日后,随即给我们购买了优惠票。在海游馆还遇到件事,让人深感意外和感动。我当时正坐在长条凳上休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跪在我旁边的凳子上,小女孩的母亲立即跑过来,抱起女孩连连对我点头致歉。 在大阪美术馆,每个人都在画前依次静静细致观赏。我在一个玻璃橱窗前看文物,一位工作人员从我前面经过,低头弯腰,生怕挡住我的视线。 在京都的锦市场,我询问一个商店的营业员,旋转寿司店在哪里,这位营业员听完后赶紧跑开了,我正纳闷,她随即又从一间房子跑出来,拿了一张锦市场的规划线路图,又是写,又是划,告诉我详细的地址。对一个陌生的外国人能如此热情,可见日本人的文明素养之高。 在超市或便利店,离付款柜台二、三米处的地面上都画有一个标志,上面画一双脚印,付款需在那里排队,购物就象在机场过安检一样,前面的人付完款离开柜台后,营业员喊一声“道早”(请),然后再过去一个人付款,这样设计也许是为了使人在购物付款时感到方便自在。 在公园等地,经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独立安装的水龙头,开始以为是洗手用的,后来才得知这是可直接饮用水。在旅游点,我们经常饮用这种水,不是很凉,饮后安然无恙。街头的自动售货机售出的各种饮料,全是冰镇的,设计可真周到啊。 繁华街道上的公交车候车棚,棚檐上装有喷雾装置,在炎热天气候车,倍感凉爽。公交车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车到站后会向站台倾斜一个角度,车起步前,又会将车身摆正。公交车上下车提示按钮很多,每位乘客不须离坐即能按到。 民宿卫生间的坐便器水箱,注水时可直接用来洗手,很方便,又节约。卷纸架采用弹簧舌片设计,放取卷纸也很方便。 人性化的设计,处处使人感到温馨舒适,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恰好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

京都和大阪的超市、便利店,各种食品包括海鲜、蔬菜、水果及各种熟食,都是包装成盒的成品或半成品,上面标有价格、名称等。日本的食品生产已形成工厂化和标准化,食品的安全卫生能够得到很好保障。有的海鲜类如鲍鱼、三文鱼等,直接可以生吃。其它食品如各种配菜盒饭米饭面条等,买回来用微波炉加热即能食用,很方便。 当然并不是外国什么都好。日本的饮食总感觉比较单调,没有国内那么丰富多样,味道也一般,大多偏清淡略带点甜味。餐馆橱窗里摆出的食物样品琳琅滿目,色彩艳丽,和国内的盒饭很相似,但蔬菜很少,口味和配菜实在不敢恭维。超市海鲜类品种较多,很新鲜,但蔬菜品种较少,且价格不菲。尤其是水果类很贵,苹果、柑橘等按个卖,一个约合人民币78块钱。一个瓜要卖到一万多日元,约合人民币700元。当然以国内的收入水平到日本去消费,肯定感觉什么都很贵,毕竟收入水平不一样啊。

还得说一点攻略,以供愿意出国自由行的朋友参考。 出国自由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导航和移动wifi,否则寸步难行。出国之前我下载了不少各类导航地图,如网上推荐的日本地图、换乘案内,谷歌地图等等,但都感觉不太方便实用,尤其是网上最为推荐的谷歌地图,苹果手机还好用,但在华为手机上全是英文。最后发现我一直在国内使用的百度地图最为方便实用。只要输入我的位置,然后输入目的地,不论是步行或公交,都一目了然。尤其是公交一栏有三、四种出行方案可供选择,有步行导航和乘车换车线路名称,又有中文语音播报。 移动wifi是在淘宝上租的,租费一天10元,在浦东机场去时取,来时还。用手机输入密码即可联接上网,手机除不能打电话发短信外,其它功能和国内一样,可微信视频和语音通话。租的移动wifi品牌是"漫游超人",从来没有出过任何故障或掉线,只要注意随身携带,每天及时充电即可。

在这篇游记的结尾,再说一点题外话。中国人对日本有着复杂的情感,毕竟二战时期日本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在国内媒体上一致称"9.18”为“国耻日”,听起来总感觉十分别扭,我认为这种提法极为不妥。所谓耻即耻辱,是令人感到耻辱或羞愧的事。日本侵略我国,烧杀抢掠,我们何耻之有?难道我们会为此感到羞愧吗?我们只有痛心和愤怒。因此,"国耻日"应改为“国难日”,因为“9.18”正是国家灾难的开始。 我从小到大,日本就是凶恶残暴的象征,至今许多人提起日本仍咬牙切齿。可是去了日本后,社会的和谐安宁文明尊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二战结束至今,短短70余年,日本就在一片废墟之上,由一个侵略成性的恶魔国家变成了一个高度文明经济发达的国家,高度的文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的体现,经济发达又是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结果,其中必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一个国家和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是可以改变的。如果这个人改变了,变好了,我们是否应该用一种新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所谓开放,就是学习別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开放,才能更快强国。如果永远给一个国家和民族贴上一个固定的标签,我们必定会从情感上排斥它,行为上摒弃它,结果会使我们丧失向先进发达国家学习的许多良机,对我们自己将是一大损失。国与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在所难免,事情过后还要在一个地球上共存,国与国之间如何淡化阴影,化解恩怨,忘却仇恨,如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人性化的管理、设计理念,才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