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细思极恐!福特通用开展“呼吸机竞赛”背后

就目前欧美地区的紧急状况而言,呼吸机似乎已经成为了最紧俏的医疗资源。有海外媒体爆料,美国疫情“震中的震中”纽约市确诊逾3万例,医院内人满为患,但只有千余台呼吸机,该市的一些医院已尝试让两名病人共用一台呼吸机。

此时,将设备精良的汽车工厂加以利用,势必会加速缓解目前的紧急状态,挽救更多重症患者的生命。但问题在于,汽车产品与精密医疗产品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能否成功批量制造产品和很多因素相关,这远比号召车企生产口罩和消毒液要困难得多。

美国车企为什么不做口罩?

原因有两点。其一,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或地区采取的是群体免疫模式对抗病毒,在疫情期间,这些地区仍然坚持对群众出行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致使当地感染人数快速攀升。就目前而言,最需要帮助是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而不是隔离在家的少部分人,造口罩对于抢救生命而言,意义已经不大。

其二,口罩等纺织品属于轻工业范畴,技术难度并不大。有消息称,为解决疫情期间洗手液、口罩等的短缺,欧洲的迪奥、纪梵希,亚洲的夏普等厂商已经开始全力生产这些物资,就连LV母公司也已要求该集团旗下迪奥、娇兰和纪梵希等奢侈品牌投入洗手液的生产的行列,可他们没有一家具备生产呼吸机的能力。

对于制造呼吸机这件事,全球车企报名踊跃,可转产呼吸机的步调并不一致。

十余家汽车厂商纷纷表示在制造呼吸机的流程上做出了周密和详细的计划,其中不乏大众、捷豹路虎以及迈凯伦、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与他们合作的企业也都是医疗器械方面的权威企业。但是时隔多日,绝大部分厂商并没有确定量产产品何时才能落地,就连狂人马斯克也采取了来中国采购呼吸机再捐赠的“妥协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汽车工厂转行生产呼吸机并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

《华盛顿邮报》曾对工厂转型做过详细分析,他们援引在布什政府期间负责政府采购的官员称,车企转产呼吸机可能需要18个月。同时,德国机械生产协会医学技术负责人Niklas Kuczaty也表示:“生产如呼吸机一样的复杂医疗产品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短短的几周几个月之内。”

在美国车企成为转产呼吸机行动最快的车企,这与当前美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并不对等。但实践出真知,福特、通用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快速转型,至少证明了美国汽车制造业具备了灵活与高效的优势。

这个优势,简直是“细思极恐”。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只要有合适的工具,车厂理论上可以进行任何项目的生产。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误,但考虑到汽车制造工序繁多且工艺复杂的属性,更改生产线并不容易。

从工厂结构来看,现代化数字工厂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动化程度极高。除去几道关键工序以及机械管理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外,冲压、焊接、涂装过程的大部分工艺都需要机械手臂来完成。对于制造呼吸机这种误差极小的操作而言,普通的汽车制造机械手根本无法完成,精度更高的机械臂,也需要重新编写程序并反复校对后才有可能奏效。

这也难怪,马斯克为什么至今没有将生产线改造呼吸机。在科技领域,特斯拉研制一款呼吸机并不具备难度,但是像福特、通用一样改造厂房批量生产,马斯克还远远不具备那个能力。连焊接技术都要花费小一年时间掌控的特斯拉,也很难在制造工业上和传统汽车巨头论高下。

疫情过去之后,三百六十行一定会逐步回归正轨,汽车产业也必将继续回到“你死我活”的存量竞争当中去。这个时代下,汽车企业比拼的不光是产品综合实力,还有一个企业的体系能力。而所谓体系能力,最核心的评判标准就是企业的变通能力。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控市场潮流,并在最短时间内抢占市场,谁就可能生存到最后。

就这点而言,福特和通用隐藏在深层次的技术底蕴,将是那个时代制胜的秘密武器。虽然他们现在仍然在为制造呼吸机而奔忙劳碌,但这个无形之中的“亮剑”,值得我们警惕,更重要的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