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会掉入“低欲望社会”陷阱吗?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该怎么做?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写过一本书《低欲望社会》,核心是: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中国又如何呢?

1、2020年3月份,随着疫情逐渐消退,或许谁也没有想到,疫情过后,第一个报复性反弹的行业不是网红饮食店,不是旅游业,而是离婚部门。

2、佛系文化、丧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盛行。

第三个关键词是“LaLaporter”,是指那些生活完全围绕井购物广场LaLaport展开的人们。“LaLaporter”自认为比“永旺人”更高级,所以会有一种优越感。而事实上,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都在一个地方就完成了,在这一点上他们两者并没有大的差别。

在日本年轻人眼里,孙正义、稻盛和夫这些成功人士都是异类,与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日本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画好一条线将自己与这些成功人士分隔开来,“不越雷池一步”。他们大部分都觉得自己不需要车,也不想买房,不想结婚。大前研一认为这些想法的背后是一种“尽可能不负债”的心理。

北野武怒斥: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废了”

其次,这与日本泡沫经济后被称作“消失的20年”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如今日本不仅没有像中国一样每年呈“上扬型”经济增长,而且是呈“下挫型”负增长趋势。

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近藤大介在其著作《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一书中就举了几个例子:忘年会是日本的公司在每年年底举行的传统聚会。他在2012年回到日本再次参加忘年会时,惊讶地发现,会费竟然比以往便宜了很多,而且,忘年会结束后,大家都乘坐地铁回家。像以前那样,忘年会结束后去卡拉OK唱歌,并在深夜乘出租车回家的习惯已然消失殆尽。在2012年年底的忘年会热潮中,有一天他顺道去了以前经常光顾的理发店。到了日本人都有去理发店剪发的习惯,以利落的发型来迎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仪式,然而结账时,他惊讶地发现理一次头发竟然只需要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元)。

“我记得以前剪发不是需要4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20元)吗?”我向店长确认道。结果店长苦笑着回答说:“那是泡沫经济时代的价格吧。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剪发的价格由4000日元降到3000日元,再由3000日元降到2000日元,现在已经降到1000日元了。要是不这么调整价格的话,上班族们都不会光顾我的店了。”

这就是近二十年来困扰日本的最大问题——通货紧缩的螺旋式上升。而在中国,困扰着人们的问题是无论是大米、蔬菜还是房子,都在涨!涨!涨!恐怕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件东西的价格与二十年前持平了。然而日本所苦恼的问题却正与之相反。历代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依旧无法改善通货紧缩的状况。

2012年上台至今的安倍晋三之所以能够连任,正是由于他宣称将实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金融政策,能够带领日本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他口中所说的政策是指以2%的通货膨胀目标,命令日本银行大量印刷纸币、购买国债,使经济无论如何都要达到2%的通货膨胀率。但实际效果证明,这完全无效。

而日本人在60岁退休以后,大多希望可以继续工作。这些退休老人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成长起来的一代,有强烈的进取心,所以被称为“肉食系”。 “肉食系”们的特征是将“没有工作”看成是人生的终结,而不会像中国的老年人那样,希望能够早一点退休,然后牵着儿孙的手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换句话说,日本职场出现的也就是“肉食系”与“草食系”的战斗。日本是一个不能以年龄、性别、学历来将人区别对待的社会,所以“40后”和“80后”在面对同一个职位的时候会展开激烈的对决。如前面所述,在战后的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日本“40后”一代从幼时到成年一直经历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此相比,在泡沫经济崩塌后“失去的20年”里长大的“80后”日本年轻一代则胸无大志,乐于关注眼前小小的幸福,做为“肉食系”的“40后”们善于向雇方展示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成绩,而“草食系”的“80后”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却只是草草略过,所以,当这两种人在一起竞争时,“40后”的一代往往会取得胜利。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将制造业和建设业完全转移至中国等海外国家,日本国内随即蒸发了170万的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空洞化”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其结果就是在日本34岁以下的企业新员工中有170万人最终无法转正。现在的日本,就连一个便利店店员的职位都有5倍的竞争率,简直让人无法相信。日本的年轻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利的环境下。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不知从何时起,他们选择成为“草食系”动物,一切只为活下去。

为什么掌握大多数社会财富的日本老年人也是“低欲望”?

“日本老年人在去世时是个有钱人”这一事实让日本人惊诧。日本的老年人普遍将每月汇入年金账户里的三成资金用来储蓄,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几乎不花钱。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等到临终时,日本的老年人平均每人拥有3500万日元的金融资产。

日本老人“低欲望”的原因,大前研一总结出三点:

1、日本老人不会花钱,不懂得一个资产负债表确认自己的资产情况,从而制订步入老年后的生活计划。

2、日本老年人不花钱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存钱“以防万一”。他们所谓的“万一”无非是“预料之外的长寿”或是“突发的疾病”这两种情况。

而最令人扎心的是,中国的就业市场中,基层人员已经在向35岁以上员工关闭大门,中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在向45岁以上员工关闭大门。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一种对活力的渴望。

再次,中国人的财富分布仍是健康的纺锥型。

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户主年龄在31-40岁时家庭平均年收入最高,达到25.5万元,其次为23-30岁的家庭,平均年收入23.8万元。

AI的到来究竟会颠覆哪些行业,至今仍是未知数

其次,不可否认,中国已经度过了经济发展的急速上升期,90后、95后已经失去了机会红利,“备尽呵护”的一代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也会失去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室副主任田丰曾表示,95后既“宅”又“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机遇的减少。而年轻一代的“丧文化”则和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非常接近

知乎网友说:以前的人生活,打拼,就像在看一部从没看过的电影,于是,生活是新鲜的,感觉是丰富的;现在我们的人生很透明,你现在是什么样,以后大概什么样,成功了会怎么样,平庸会怎么样,有钱会怎么样,没钱会怎么样,你都清楚得很。

而中国年轻人的“佛系文化”和“丧文化”就是源于日本。

“斜杠青年”这一概念是美国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压力下的职场求生术》一书首次提出。随后“斜杠青年”逐渐流行,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热捧的生存方式。

美国“《野兽日报》根据抽样调查,估测美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而这部分人口的数字高达4200万”。在中国也是如此,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有近5成的人希望成为“斜杠青年”,有11.1%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是“斜杠青年”了。

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在斜杠风潮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趋于疲软的全球经济形势,和年轻人越来越强烈的不安全感。选择“斜杠”身份,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再相信社会的稳定性,也不相信依靠长期勤恳的努力便能获得成功和阶级的跃升。

时代变化太快,在计算机学习能力和AI技术日渐成熟的未来,许多人的工作可能会被电脑直接取代。谁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哪天就成了夕阳行业,或受政策影响、面临淘汰。因此,斜杠也是年轻人们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希望透过多份工作防止自己陷入“失业就完全失去生存技能”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