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廖健,也许有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四川人基本上都认识他,他的师父就是四川散打评书的扛把子李伯清。
廖健主要是演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给观众 的印象大多是装傻、搞笑、接地气,他为人和蔼,谁在街上碰到他都会不自觉地叫一声“健哥”。
因为他的作品以搞笑为主,又和曾志伟有几分相似,老百姓还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四川曾志伟”。
廖健,1970年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16岁时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内江老乡罗林,罗林就是到刀郎。脾性相同的两人很快成了好兄弟。
1989年,19岁的廖健和18岁的刀郎连同几位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组建了一支乐队,并取名为“手术刀乐队”,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像罗大佑那样,成为解剖社会的手术刀。
其中廖健担任主唱而刀郎担任键盘手。
成都演出的希望落空了,大家都很受伤。
两年时光看似很短,当一个成年人无钱可赚无路可走的时候也显得漫长,“混日子”、“游手好闲”成了他们的头衔。
1991年夏天,刀郎对廖健说,咱们在乡下搞音乐是没有前途的,还是各奔东西吧。
手术刀乐队最终在各种艰难阻碍中解散了,刀郎随即离开内江浪迹天涯。廖健的生活也归于平淡。直到十年后,廖健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恩师李伯清。
李白清
他干精精瘦壳壳,却掀起四川散打狂潮,红透四川演艺市场,用他的话说,就是比猴子的屁股还红。
他身材修长,面目清瘦,脑门闪着光亮,撇着一撮小胡子,豁起两颗黄板牙,两片嘴唇上下吧哒吧哒,皮垮农垮。
凭借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他就能玄说一天。说些七零八碎的:家长里短,猫狗打架,夫妻恩爱,娃娃淘气,蜀都大道又堵车,叶子烟杆不通气。
用他的话说,连喂猪的大妈都认识他:“李老师来了,随便屙。”
李伯清确确实实是这样一个享誉四川且威风八面的散打评书艺术家。
廖健,为人憨厚老实,可谓嘴巴甜不要钱,几说几说就讨得了李老师的喜欢。
2000年李伯清正式收廖健为徒,多年来毫无保留的教他提拔他,很快廖健就被四川人所熟知。
正当时,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馆“刀郎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都在等待刀郎的出现。
刀郎,正在后台做准备,突然,几个公安人员将一个穿红色T恤的男子领到刀郎面前。
刀郎正在化妆,回头突然看见这个身穿红色T恤的男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两个人的手紧紧相握。
这个男子就是廖健。
这是分别十年后,廖健第一次观看老友的现场真唱。
刀郎一上场,上千观众山呼海啸,廖健像“考官”一样,以鉴赏的方式听刀郎唱歌。3首歌之后,廖健对现场的记者说:“他的嗓子比当年还要好,比录音带里好听。”
故友相见,又有家乡媒体来访,刀郎作东设了一台“乡情宴”。
进餐时,刀郎既不抽烟也不喝酒,而是用矿泉水代替白酒敬客。
廖健连说:“理解!理解!”席间,廖健不时提起当年四川“手术刀”乐队的一些故友,刀郎个个都记得,廖健立即拨通对方电话,让刀郎亲自通话。
酒过三巡,廖健与他的老师李伯清联系上,李伯清也与刀郎散打开了:“啥子时候回家乡搞音乐会?我要来捧场!”
刀郎说:“李老师,我也是你忠实的书迷哦,啥时到新疆来散打一场?”
席间,刀郎一直讲川话,气氛瞬间刮起了一场思乡风。
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如今,刀郎早已消失在大众视野,而新一代巴蜀笑星廖健也过起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结婚后的廖健过着平凡的夫妻生活,带娃,下厨,成了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
他早已不靠在舞台上逗笑扮丑养家糊口,转身当起了火锅店的老板。
巴蜀笑星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进军火锅界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他现在生意越做越嗨,赚的盆满钵满,顺势投资了多家公司。
廖健从乐队主唱,到散打评书,最后开火锅店,他这简直就是在用生命搞笑。
廖健一路失去又一路收获,看似跌入谷底,实则走进草原,这世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
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