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最大的尼姑寺——白玉县亚青寺

早上8点,我们从甘孜县出发前往中国最大尼姑寺——亚青寺。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到达亚青寺时还下着小雪,它位于章台大草原中间,建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地势开阔,海拔四千米左右,温度较低。我们将车停在寺内停车场,三五成群的觉姆(藏语女尊者称尼姑)和扎巴(男僧、喇嘛)在等车外出。这里不是景区,进寺也不要票,每人刷身份证就可进入。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沿着大路,我们向山上走去,因不是景区没有导游,我们问了几个觉姆,她们只是笑笑,不回答我们。我们觉得奇怪。突然有个觉姆主动用普通话跟我打招呼:请问你的相机是佳能的吗?我能看看吗?可能她看我背着相机,主动打招呼,口音中带着东北味儿。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听说她是学过国际贸易的大学生,我们以俗人的眼光来看,简直不可思议,像她这样半路出家的,在我短浅的见识中,要么是爱情受挫,要么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不去的坎等,总之是遇到了不顺利之事导致。

她说出家之后,与以前的男朋友也断了,与世俗的同学朋友们也断了来往,现在是一心向佛,静心修炼。

她说刚开始时,她的家人都不理解她,强烈反对她出家。这我能理解,父母辛苦地供应她上大学,希望她正常的工作、结婚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这对每一个父母来讲都不是过分的要求。后来,她反复向她的姐姐和父母宣讲佛教的大爱、大孝,现在他们慢慢对她有了一定的理解,每月还支助她一定的生活费。因她每月只有300——400元的生活费,也就是寺院给她们每月的念经费。我问她念经费是如何得来的,她说有的是信佛的人家有事请她们去念经做法事给的费用,有的是居士捐赠的。她相机的镜头也是家人赞助的。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难怪我们向碰到的觉姆打招呼问话,她们只是笑而不答呢,原来她们听不懂汉语。

有的觉姆从她身边过,主动用汉语和她打招呼。她向我们解释说,她们和她一样是汉族,会汉语,像她们这样的汉族觉姆寺院里有几百人。

她介绍说,这里也有母亲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来修行的。未成年的男孩子可以随母亲住在觉姆区。

我不知道她们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也许她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但是她们的共同目的是来此修炼的。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她领着我们先来到喇嘛阿秋仁波切经堂,她说她也只来过一次,向管理的扎巴说明我们想了解一些大师的情况后,为我们开了绿灯,她说这个寺院是大师建的,大师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据她的前辈们说,大师圆静时很神奇,身体缩得很小。大师走后,他生前居住的地方仍然保持着原样,以纪念大师。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随后,她又领着我们穿过一座桥,这座桥是通往觉姆们住的“小岛”,“小岛”上有万余间红色的小盒子房,绕河而建形成了一大片壮观的景色,远观只觉得它是一片风景,走近它,感觉条件很艰苦,路面不太平,有的地方是土路,小房子都是用木头搭建,外面为了挡风用塑料纸蒙着,有的时间长了,塑料纸有些破了,风一吹发出很大的响声,房子很小,只够放一张单人床,她们的一切衣、食、住、静修等都在这里进行,这里海拔4000多米,属高寒地带,天气寒冷,就算是夏季七八月份早晚的温度也就几度而已,我穿着羽绒服还没感到温暖,生活环境相当的艰苦。我们还看到几个觉姆正联合一起搬运一根头准备修房子,一看那件房子有点要歪,不修的话可能会倒塌。这本来是男人干的活,现在因觉姆区只能由她们自己干了。她们住的房子都由她们自己盖、维修,一切都是自力更生。有的做饭和取暖用煤炉子,有的还在烧柴。我问她的房子是不是自己盖的?她说是借用一个朋友的。她条件相对稍微好些,用电炉子取暖。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我问了一个很不敬的问题:这里环境如此艰苦,有没有忍受不了离开的?

她说,这里来去自由,一旦离开后,是不可能再回来的。这里的觉姆以藏族为主,藏族是个全民信佛的民族,很坚定。汉族有几百人,她们也是冲着实修而来。她自己也来了近3年,一次都没有回去过,不修成她是不会离开的,刚开始时,对环境很不适应,高原反应,天寒地冻也只能穿着空袍子,不像汉族人穿秋衣毛衣等,当地人适应,她不行,冬天她加穿了厚袜子的。她认为越是外界环境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对修行有好处。

我理解这可能就是她们认为的苦修吧!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我们看到的“火柴盒”式的小屋就是觉姆们闭关打坐的修行屋。便走她便说,闭关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神秘,觉姆们把自己关进修行屋只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加安静地思考。黄昏过后,觉姆们才能走出修行屋,结束当日的闭关。说着,我们来到了山坡上,近距离地看到了这些“火柴盒”小屋,确实很小,背靠山坡,面向阳光,面对壮观的觉姆区,视野开阔,特别是有太阳的日子,会显得温暖些。我们问这些小屋子是谁建的?她说,都是觉姆们自己背着材料上山建的,条件好的建的就漂亮些,条件差的就建的简陋些。

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觉姆区和扎巴区的全貌。只见昌曲河将觉姆区围成一个小岛,此岛是世界最大的觉姆区,岛外是扎巴(男僧)区。我静静地矗立在山顶,看着远方的觉姆区,刚才我们看到的一间间的简陋不起眼的小房子连成了一片,居高临下显得很壮观,每一间小房子的主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对她们的现状和生活我充满了好奇,她们与我相当于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之中,对于她们在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执着苦修,我心存敬佩。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觉姆区在袅袅炊烟下,传来阵阵颂经声

陪伴我们参观讲解完后,她和我们告别,感谢她一路的陪伴和讲解,佛教讲究机缘巧合,我们与她因相机结缘,她主动为我们当导向,这也是一种缘分吧!你如喜欢本文,请于关注今日头条《农村那些事儿》(文字:风吹砂, 插图、编辑:沙漠)。原创不易,谢绝抄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