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芝麻信用升级背后,蚂蚁金服在为花呗下一盘更大的棋

透视芝麻分升级背后的敏感政策

首先来解剖此次芝麻分评估方式升级的细节——

1、升级后每月6日-次月5日任意时间内用户可以主动申请评估个人芝麻分(如有违约行为可能直接引起降分)

2、评估维度更新,可视化评估让用户清晰了解评估过程

3、解读用户芝麻分同时打造信用成长指导

4、可修复用户因特别原因造成的逾期

简言之:用户对芝麻分评估与否有决定权,有些逾期可以修复,但是芝麻分的评估维度似乎也更多了。

芝麻分评估权限交还到用户个人手上,是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以及个人信息使用处理的尊重。

一位资深风控从业者分析,用户有需求的时候,再授权平台使用,这样的模式是合理的。

支付宝APP显示,芝麻分的评估维度主要有五方面:历史、行为、履约能力、身份特质和人脉关系。

也就是说,支付宝评估用户的芝麻分需要通过用户的学习及职业经历、实名消费行为、人脉关系、购物和缴费等活动痕迹,以及社保公积金缴纳等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估。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定义个人金融信息——指金融业机构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信息、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借贷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毫无疑问,芝麻分的评估,需要通过用户的一系列个人金融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估,也就需要遵守《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获取用户C1级别个人金融信息,需要数据所有者的授权,C2、C3级别的个人金融信息,需要取得数据所在机构及数据所有者本人的双重授权。

如果按照此前支付宝每个月固定更新芝麻分,尽管用户主观意志并不需要芝麻分的服务,但支付宝仍然会自动读取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实际上也有悖于新版《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条例。

今年3月6日发布的新版《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2020)(简称《规范》)严格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自主意愿的原则。

“保障个人信息主体自主意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强迫个人信息主体接受多项业务功能;二是保障个人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知情权和授权同意的权利。个人信息控制者,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运营者,应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区分基本业务功能和扩展业务功能;基本业务功能的告知和明示同意;扩展业务功能的告知和明示同意等。”

用白话说就是,“我不想用芝麻分,支付宝就不能收集我的相关信息主动评估我的芝麻分。”

趁着疫情期间,芝麻信用暂停评估,再紧急更改评分主动权,这一招很妙。

至于用户以后可以修复特别原因造成的芝麻信用逾期,有持牌消金风控人士坦言,新增逾期修复服务,实际上是对征信体系的正常维护,也可以说是对此前缺失功能的一个弥补。

尽管芝麻信用属于草根征信评分产品,但仍然需要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

亦有分析人士认为,芝麻信用运营主体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在2016年获得央行颁发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证”,另一方面而言,芝麻信用也是百行征信的股东之一,所以理应遵守《条例》。

在《条例》第一章第二条也提到,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本就是征信必备的。

《条例》第四章中提到,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经核查,确认相关信息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应当予以更正;确认不存在错误、遗漏的,应当取消异议标注;经核查仍不能确认的,对核查情况和异议内容应当予以记载。

实际上,不仅是芝麻分,其他涉及征信业务的机构,也应当为用户提供逾期修复的选择权。

巨头的新动作,总是能为行业带来些许思考。

此番芝麻分评估升级的动作,十分值得市场上其他民间信用机构借鉴,如腾讯征信的支付分、京东信用的小白信用分等。

用户未主动授权同意,京东信用、腾讯征信是否应该自动评估用户的相关评分?目前来看,这两项评分仍然处于按月自动更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