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游戏化编程,腾讯扣叮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堵疏结合”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显示2018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7%,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57.7%,网络沉迷成了全社会热议的共同话题,2019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引发全社会关注。游戏企业也动作频频,纷纷推出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时长控制、规范付费等硬性手段,遏制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但是,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课题,一些走得比较远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封堵很重要,但更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负责人、腾讯互娱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青少年用户对于网络的认知,往往比成年人更“深刻”。成年人需要建立起对于移动互联网科学共识,才能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合理使用。因此除了单纯的禁止、限制等“堵”的方式,防止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网络娱乐产品和服务,腾讯也尝试借助家长亲子社区、功能游戏等“疏”的方式,让未成年人感受人文关爱、促进自我成长,以发掘游戏更多可能性。包括弘扬传统文化的《佳期:团圆》,提倡趣味编程教育的腾讯扣叮都在此列。

彼时,人们对照此前腾讯推行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发现多条与《通知》一致,如《通知》与腾讯游戏健康系统均提出建立实名验证系统,《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长,腾讯游戏健康系统在此之前已设置了未满13周岁的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每日21:00-次日8:00之间禁玩),13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等等。

腾讯也因此被认为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先行者,3月17日,腾讯游戏更宣布,经1月4款产品试点后,本月开始腾讯开始全面推进防沉迷新规落实工作,计划上半年内在全部移动游戏中启用新的防沉迷规则。

不过郑磊告诉GameLook,游戏行业防沉迷“不是一个新话题”,它几乎伴随游戏诞生而生。到2016年前后,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相应规则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已经有明显的滞后性,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当时,游戏行业掀起了一轮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升级运动,但这次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同样以腾讯为例,在最高决策层腾讯总办的密切关注下,为了解决技术上身份验证的难题,腾讯未成年保护系统接入了公安部权威数据,之后又推动金融级人脸识别,算是开了游戏行业一个先河,这也是腾讯未成年保护赢得“史上最严”评价的契机。

原本想要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腾讯,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宏观的命题当中”,并很快意识到“这些问题都不能够提供一个简单的管控工具来解决”,而是需要一整个庞大、全面的系统。

因此腾讯不仅有提供家长知情监督的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还有亲子互动的“家庭守护”、师生互动的“星星守护”和倡导自律的“自我管理”等,推动了家长亲子社区、校园等多种场景的建设。这其实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通知》第六条“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异曲同工。

就游戏行业而言,腾讯是一家大公司,就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腾讯、乃至整个游戏行业其实很小,因此依赖一家公司、一个行业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并不现实,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为祖国的花朵撑起一片天。

游戏化学习编程

今年疫情期间,腾讯扣叮还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编程平台,推出了百节免费优质课程。对于腾讯扣叮为何在腾讯互娱事业群麾下发展,郑磊认为,首先是游戏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科技、教育和人文结合产品,其次游戏化教学也有助于发挥寓教于乐,激发青少年学习的兴趣。

摆脱传统教育机械式教学的游戏化编程教育,还能够发掘未成年人的天赋。郑磊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边陲云南沧源县的一名留守儿童,在腾讯扣叮入驻当地接触到互联网编程后,行为大为改观,不仅不再逃学,甚至因极强的学习能力成为学校的名人,同学们请教的对象。郑磊觉得,兴趣教育对许多学生会带来心理状态的改变,变得更加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