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生活在北大校园里的大闸蟹

白天的未名湖畔风光秀丽,每到饭点儿或假期会比较热闹,岸边人来人往,学生、游客络绎不绝。相比之下,未名湖的这片海洋此时较为低调,水面上只能看见各种大鱼和岸边晒背的巴西龟们。这十分类似于一片大型的人工鱼池。

棒花鱼

黄鳝

泥鳅

慈济寺山门位于未名湖南岸,此处的驳岸平缓,湖水的涨落能刚好淹没不同高度的石块和石阶遗迹,因此这里是夜晚观赏这些小生命的最佳地点。

夜里没事的话,常来这儿逛逛,打开手机电筒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水世界。

未名湖溪中的螃蟹

这种螃蟹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毛蟹、河蟹。螯足上生茂密的棕色绒毛是其名字的来源,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种类螃蟹的最显著特征。

近看毛绒绒的大钳子,略显狂野。图自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各大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在水质优良,水草茂盛的水域中。通常昼伏夜出,白天喜欢在河堤浅水中打洞穴居,或底栖于石缝、水草从中。

杂食性,主要以水中的鱼、虾、螺蚌、昆虫和岸边植物的茎叶、种子为食,也吃动物尸体。

雌雄分辨

辨别河蟹的性别,要把它翻过来看腹部(俗称蟹脐)成年雌蟹呈椭圆形,称为团脐;成年雄蟹呈三角形,称为尖脐。因此腹脐的形状是区分雄雌的主要标志。

浅黄色的幼蟹,俗称“黄蟹”。图自 wenku.baidu.com/view/6941b451964bcf84b9d57b50.html?from=search

另一种判断方法是看蟹钳的下侧,如果长有浓密的绒毛,则是雄性,无绒毛的是雌性。

雌性,无绒毛

为什么叫大闸蟹

河蟹在南方也叫大闸蟹,关于“闸”字的来历,苏州文人包笑天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大闸蟹史考》。文中说,一位住在阳澄湖附近的人告诉他:

“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

个头大的就被称为大闸蟹。

拿螃蟹的正确姿势:捏住钳子后方, 就不会被它夹到。河蟹的钳子很有力道,大个儿的能将你的手指夹出血。

洄游

河蟹一生90%的时间生活在淡水湖泊、江河中。每年秋季达到性成熟的河蟹会成群结队地顺河而下(速度一般是10km/天),在河流入海口的半咸水中交配产卵,这种行为叫做河蟹的生殖洄游

第二年春季,蟹卵在海水中孵化,此时完成繁殖任务的亲蟹将在海水中死去,再也无法回到养育它们的故土。

发育成幼蟹后,通过潮汐的作用,再溯河而上,回到淡水中生长。

因此它们只在沿海地区有分布,古代内陆人往往不知道。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 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余在陕西,闻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家收得一乾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可见在古代甘肃,连鬼都没见过河蟹!

秋风起,蟹脚痒

每年10月份,当深秋西风吹起的时候,受到大海的召唤,生活在朗润湖的河蟹们开始变得不淡定了。白天走到湖边经常能看到河蟹在石头上爬来爬去,甚至能沿着90度的石壁往上爬!

随着水温的降低,它们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去年我有幸抓到两只超大的雌性螃蟹,然后用所里的厨房做了一顿原汁原味的清蒸大闸蟹,壳里全都是籽,口感令人难忘。

由于北大的水系禁止捕捞,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肥壮的河蟹正常死亡在里面,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水底死亡的河蟹又会加剧水质的恶化。

产自朗润园的清蒸大闸蟹

今年的秋风再次响起,而转眼之间我已经毕业离校,再也无法回到朗润园那汪曾带给我无限乐趣的环形大水塘,去年此时水边横行的螃蟹仿佛是昨日才看到的情景。

我所属的科维理研究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坐在办公室里除了听音乐,还可听鸟鸣,开窗或出门即可 “ 打野 ”。春夜里,窗外能听到一片蛙声和杨树上东方角鸮的鸣叫,那种体验仿佛童年穿越时空隧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