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阿里花40万聘用83岁李奶奶,只是想告诉你这个道理

前两年,阿里巴巴一条招聘资深用研专员的信息格外引人注意,我们来看一下基本的岗位要求:

1.60岁以上;

2.有稳定的中老年人群体圈子,广场舞KOL优先;

3.有1年以上的网购经验;

4.爱好阅读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者优先。

完整的岗位要求见图:

李奶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做过8年清华大学杭州校友会秘书长。李阿姨退休后开始学电脑,三四年前开始用智能手机。她觉得只要经常学习,就不会被时代淘汰,所以除了网购,她还经常请那些“小清华”讲讲比特币、区块链、机器人、心理学等新鲜事物,还自学了手风琴。

看了李奶奶的简历,我们不禁汗颜,没想到李奶奶退休后居然还保持着学习习惯,学会了多项新技能!为什么李奶奶、这些老人能够应聘成功?我想,我们不难看出,是因为他们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现在时代更迭得很快,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很多旧产业已经被新产业所替代,很多工种不复存在。就在前不久的疫情中,我注意到两条新闻——

一条是“广东医用配送智能机器人,出发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

看到这两条新闻的时候,我心里一惊:什么时候人工智能发展得这么快了?连人工智能医生都开发出来了?以后还有多少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比起焦虑,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坦然面对时代带来的急速变化

如何面对?

答案是:保持学习习惯,持续学习,不断给大脑注入新的血液。

鲁迅曾言:“倘若能生存,我当然要学习”。

作家高尔基说过,“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股神巴菲特在演讲中透露自己,即使年纪大了,每天依然坚持读5、6个小时的书。

名人志士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烁自身光辉,离不开他们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反观我们,要想在瞬息巨变的时代中立足,又何尝不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呢?

否则,就像刘慈欣在《三体》里说的——“我要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时代要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持续学习,让自己增值

一招鲜吃遍天。

那是从前。

乔布斯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才是当下。

一个人倘若失去了持续学习的能力,很快,他在社会上就会贬值,饭碗不保。

去年,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裁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本次裁员中,有900多名高校精英被裁。事后,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企业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些名校出身的精英们表现却让人跌破眼镜——大部分人都没有通过初面,就算有部分人进入到复试,最终也还是在技术面被刷了下来。

要知道,甲骨文在当初招他们的时候门槛极高:

必须在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和北邮,这五所学校读过本科才有资格进;同时必须具备硕士学历。

带着名校和高学历的光环进入职场,最终还是被裁,求职还屡屡碰壁。

这是为什么?

没有坚持学习,和持续提升自我罢了。

我们常常说“中年危机”,但在我看来,没有某个特定年龄段的危机,只要你放弃了学习,放弃了自我增值,哪怕20岁、30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来临

不断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来武装自己,才是最好的“铁饭碗”。

那么该怎么学习呢?欢迎移步到我的另一篇文章:

《从新手到大师,只需4个步骤!这本书颠覆你对学习的认知》

接下来我也会给大家输出更多干货,力求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欢迎关注。

结语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持续学习,让83岁老奶奶胜任阿里40万的高薪工作;放弃学习,让名校精英步入“中年危机”。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技能永远不被更迭,也没有哪一个工种永远不被替代,但保持学习、坚持学习,可以让你从容应对这世界的起起伏伏,和千变万化。

往期推荐>>>

“我,30岁,失业在家半年了……”

总是在会议上哑口无言?这5个窍门可以帮到你

努力:方向比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