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比中国还中国的纽约华人社区 不会英语照逍遥

↑要是我不说,也不提醒你看那些英文广告牌,你一定想不到这是在纽约,还有钱柜!

↑可爱的小姑娘,很会摆POSE,苹果和橙子都是1美元3个

↑来来来,羊肉串咯~~~,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新疆人的羊肉串

法拉盛(Flushing ),在英文中的是冲水的意思,是曼哈顿唐人街(人们习惯称华埠 China town )之外,纽约第二个华人居住的地方,这个名称的是由1620年代新殖民者荷兰殖民人士提出的。即使到现在,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昔日荷兰人士的踪迹。据说当时有一个叫Flushing的人最先来到这里,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此处。又有人说源自西南方的一个名为法拉盛的城市。

法拉盛位于纽约皇后区(据说皇后区是全美或者说是全世界民族最多的一个区),主要街道为Main Street,华人人称之为“缅街”,按英文发音直接翻译过来,最为繁华的地段为缅街和凯辛娜大道(Kissena Blvd)交界处,这两条主干道两边还有很多不同的街,主要的商业都分布在这两条大道上,而居民就住在与大道交叉的那些街上。

↑讲各种语言的律师为你服务,贷款银行也为你忙

↑修鞋的、改衣服的应有尽有

缅街的凯辛娜大道街面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中国超市,如:新中国城超市,中美超市,殴江超市,新亚洲超市。超市里的东西十分新鲜,还有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你看中哪一条,就要哪一条,当场砍了,清理好拿回家。

有一次,一位白人小孩正好看见师傅从水里捞出鱼,用锤子猛打鱼头,活蹦乱跳的鱼,一下子就不动了,那小孩惊叫:你看,好可怕,他杀了那条鱼!

中国超市里的东西,因为新鲜,而便宜,好多外地的华人及老外都来买。周末时法拉盛人山人海,还有中国餐馆,南北风味,东西小吃,应有尽有,想吃川味的可上辣味重庆菜馆,想吃粤菜的,那边有广东酒鲜酒家,还有东北风味湖南风味的湘水山庄。你要吃什么,说,请你。

↑中国超市的生鲜商品,价廉物美

我是重庆人,自然喜欢吃麻辣的,还有小吃麻辣烫。

↑每次看到这个招牌都觉得特别亲切

7号地铁,连着曼哈顿和法拉盛,很多人工作办公在曼哈顿,而住在法拉盛,就得靠7号地铁通勤。一趟要四五十分钟,来回一个多小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如此来回奔波。

摘一段中新社记者谭宏伟的纽约法拉盛印象与读者朋友一起感受:

除了英语,汉语、韩语、西班牙等不同语言在这里也是大行其道,在上下班高峰时的地铁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邻座的人看的是中文、英文、韩文、西班牙文的报纸,在一些服务部门比如医院和社安局,还提供西班牙语翻译服务或电话语音服务,还有的工作人员本身就会讲汉语或者韩语。

这里的中国超市和韩国超市,商品更是细致到中国老字号的王致和臭豆腐和韩国泡菜,遍布主要商业街,通两旁的餐厅更是弥散着各种风味,尽管餐馆的规模大都比较小,但种类却不少,中餐馆、日本料理、韩国风味,价格都比较便宜,来此大快朵颐的不仅仅是住法拉盛的人们,也有从城里驱车赶来的。

谭宏伟的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很写意。我可以想象她坐在法拉盛图书馆对面的星巴克(Star bucks)咖啡馆,一边沉思,一遍写作的样子。

↑星巴克在这里,不要忘了这是在美国,对面就是法拉盛图书馆。

这篇文章是她2006年写的,那时她是中国新闻社纽约分社记者,他们的办公室在曼蛤顿5大道,和我们报社在一栋楼,经常碰见她。如果她现在写的话,还要加上卡拉OK、修鞋补衣、风水算命、街边两旁按摩洗脚房。

↑中文字比英文字多耶

主要街区已经看不到韩国人的影子,好多韩国店铺都被华人收购收买,在街边还有白人老外用中文推销他写的关于怎样学英文的书;在华人的超市里有很多西班牙人在干活,还有好多的麻将馆,麻将搓得稀里哗啦拉响。

↑应有尽有的法拉盛

现代化的写字楼

↑来往于两个华人社区之间的公车:从法拉盛到曼哈顿唐人街

↑华人从政,这是他们拉选票的宣传画

这里有全美最美的体育场,投资三千多万美金,而美国人又喜欢体育,特别是比赛旺季,看比赛的人从美国各地蜂拥而至,使得原本就拥挤的法拉盛更加人满为患,车根本就开不动,很多人都只能坐地铁,这又使7号地铁更加人山人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