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生鲜平台的配送小哥,一直是社区门口最活跃的存在。
“我们真的是靠配送小哥在续命,”李女士说出了用户的普遍心声。
每日优鲜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指挥部,在保证员工和服务防疫前提下,快速调整供应链端的备货产能,保障用户侧供给;服务标准上,坚持“春节不打烊”。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表示:“商品和物流的稳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保障价格稳定也很重要。”
美团买菜则推出“无接触配送”货架,在北京60余个社区落地,市民取菜,得以安心。
但有人表示,生鲜平台不那么靠谱。
春节过后,不少消费者发现,在生鲜平台买菜需要“抢”:不光要抢菜,还要“抢”配送小哥。
▲某超市“不抢菜温馨提示”火了
商品在产地出不来,是生鲜平台缺货的主要原因。
王珺表示,由于疫情影响,交通和人力遭遇困难。“在产地,货是充足的,但因为封村、封路,地里的蔬菜无法运出。结果,大量的菜烂在地里,导致消费端又供应不足。”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哪怕是人拉肩扛,也要把货送出来。”好在,后来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解决了“运出来”的问题。
在商品端,每日优鲜还与一些大型企业合作。像优菜、蜀海等TO B蔬菜供应商,将蔬菜的供应增至每天1500吨到2000吨;肉蛋方面,与德青源、正大等大型养殖企业联手保障供给。
疫情给了生鲜行业机会,但也将其缺点成倍放大。一些供应链能力弱、对上游把握弱的企业,短板更加明显。
叮咚买菜CEO梁昌霖直言,卖菜本质上是供应链的生意。这次疫情是个分水岭,强者经此一战,供应链会更强健;供应能力弱的公司,将会被淘汰。
生鲜电商行业,也因此加速洗牌。
最近的2019年,就有“迷你生鲜”、“妙生活”等20家生鲜电商排队倒闭;连盒马鲜生,都扛不住关闭了第一家门店。
如今,场内的重量级选手,仅剩阿里的盒马鲜生、腾讯投资背景的每日优鲜、京东生鲜、美团买菜,以及线上线下同步的永辉生活、物美多点而已。
2020年新年伊始的这场疫情,生鲜电商惠及了民生、保障了供应,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助力,也借势进一步培养了用户习惯,壮大了市场份额。
甚至,只要是个生鲜电商,只要还能经营,都会有业务的大逆袭。
很多人因此预言,这场疫情会像2003年非典让淘宝、京东崛起一样,催生一批巨头。但事实可能不会这么乐观。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在于:
疫情一结束,菜市场重开张,人们是否还会继续高频使用并对其如此依赖。
早年间,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为了更好地卖大米,在大家都是坐等客户上门的时候,他就先是主动送货上门,后是细心记下每户米缸大小、人口数量,以便下次人家要买米时,主动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