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月均单量1800单的女单王:男的可以我也可以,做梦都在跑单

天下网商记者 蒋婵娟

女快递员、外卖员,是一群很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提起配送员,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体型彪悍的汉子形象。饿了么蜂鸟即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百万骑手中仅有9%的骑手为女性。

正因为如此,这些女性只能被囊括在“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语境之下。不过,随着外卖、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有着越来越多女性加入物流大军。

她们有的不顾疫情的危险,无论刮风下雨恶劣天气都坚持在医院送餐一线;有的扛起家里的重担,带着孩子奔跑送单;有的从不被看好到把一群男同事比下去,成为站点里的单王。

三八妇女节前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可以顶起“半边天”的女骑手们的故事。

骑手:侯鲜梅

入职时长:1年

从1月29日开始,侯鲜梅就参与到武汉万之象万松园站点承接的武汉市新华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江汉北路分院两个医院的医护工作餐的配送工作中。

在疫情爆发最为严重,感染风险最高的一周多时间里,为了医护人员能吃上饭,无论刮风下雨恶劣天气,她都坚持在医院送餐的一线。

后来,直到因供给调整给当地一些自配送餐厅,侯鲜梅才回归正常的业务配送。

骑手:丁忠霞

入职时长:1年9个月

疫情期间,北京西城区43例确诊案例,复兴门医院30多例,很多骑手出于安全考虑在家隔离,这让区域内的骑手配送压力不小。

丁忠霞却一直坚守在岗位,日均单量一直排在区域前列。当别人问她为何表现如此优秀时,她的回答很平凡也很简单,“我不知道啥是优秀,我只知道尽职尽责地送外卖,只要接到的单,就会想办法送到客户手中。”

骑手:尚新媛

入职时长:1年2个月

尚新媛是蝉联站点跑单前三的女单王。

跟很多留守骑士选择一样,尚新媛今年过年也没有回老家,每天保证12小时出勤。到大年三十这天,她已经坚持跑了一年零二十三天。年后,因疫情爆发商圈内盒马订单暴增,站点承接了盒马配送。

有一次深圳大雨,尚新媛一次性接了9单盒马订单,总重量足足100多斤。相比男生她在力量上确实有些劣势,于是她就分批次,把东西一箱一箱搬上车。

发动车的时候,由于货品太重,尚新媛担心途中出现丢件或破损,路上格外小心翼翼,减慢车速一点点往前跑。送完订单,她两个手都是袋子勒出的红印子,手也在发麻颤抖。但再苦再累,她也没说一句,依旧在1个半小时内把9单准时送达。

骑手:张有华

入职时长:2年

两年时间,让张有华从最开始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骑手。这期间,她多次拿过站点好评王、单王等称号,带过的徒弟也曾拿过单王奖励,现在已是站点的中坚力量。

疫情期间,张有华接到一个外卖订单,由于该用户小区管制,家中小孩腹泻,只能求助外卖骑手。她一听,二话不说答应了。

彼时疫情刚开始不久,很多药店都未开门,张有华只好一家一家去找,光找到开门的药店就花费了她半小时的时间。客户了解情况后,想给她20元跑腿费,也被她一口拒绝。

“这是我应该做的。”在张有华看来,对每一个订单都全力以赴,这是骑手的本职工作。

挑起家庭重担的母亲

在家她们是温柔的母亲,在外她们是独当一面的骑手,生活给予苦难和打击没有让她们后退,反而让她们越战越勇。

骑手:周文理

入职时长:3年2个月

周文理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现带着4岁的双胞胎姐妹在东莞打拼。

在做骑手前,周文理是一名快递员,在东莞的大街小巷穿梭,后来,她转到蜂鸟众包做骑手,因跑单成绩突出,她又带着曾经一起拼搏的兄弟加入蓝骑士军团,成为了他们的女军团长。

在照顾好双胞胎之余,她的全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南城有三个团队,她的队伍最庞大,有45名骑手,每周出勤率达90%以上。这与她为团队的付出密不可分。

平时,周文理总为队员们传授各种跑单技巧和解答跑单疑难困惑,当队员们电动车抛锚或者没电在群里求助时,她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援助,即使是大半夜也不例外。

春节期间,周文理还每天叫上留守的队员到家里吃饭,她说春节不回家的兄弟都不容易,平时忙得赶不上正点吃饭,春节了也该吃点好的。

骑手:徐红

入职时长:3年3个月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徐红的骑手生涯是在家人的不理解和街上路人的异样眼光中坚持下来的。

三年前,女骑手还很稀有的时候,徐红已穿着蓝色制服穿梭在海甸岛的大街小巷,连站点里的同事都问她,红姐,骑手日晒雨淋吃饭也总不定时,为什么要来当骑手?徐红总是笑笑说:“跑外卖虽然辛苦点,但收入比较可观,而且时间也相对自由,小孩子体质弱,上一趟医院就要花不少钱。”

正是为了孩子,无论有多难,徐红都坚持了下来。之前每天起床,她都先收拾好小孩送到幼儿园,然后上线接单。现在,为了孩子上小学,她又搬到了离站点较远的地方居住,每天得提前半个小时起床。这样一来,上下班路上会耗费更多的电动车电量。为了不影响跑单,徐红又多买了一台电动车。

送单、孩子徐红的生活只有这两个关键词。不过,只要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她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编辑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