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个春天,对全球都是特殊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日已经有不少国家先后宣布降息。先是澳大利亚宣布降息25个基点,随后新兴经济体的马来西亚跟进。但最具指标意义的,还是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
“美联储决定降息的速度和幅度都超出了市场预期。”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分析中指出,首先,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美联储降息幅度为25个基点,但实际降息幅度为50个基点;其次,市场此前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17日的会议后宣布降息,但没想到3月4日,美联储就采取了行动。
仔细分析起来,美联储此次降息动作“又快又猛”是有多种原因背景的。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受到影响,美国国内经济迫切需要政策提振;
第二,美国总统特朗普近两年一直在抨击美联储的降息速度不够快,特别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往常,美联储还能为货币政策独立性“做做样子”,但在这个重要当口,美联储也就“顺水推舟”了。
但问题是,单纯的降息真的有用吗?
在美联储宣布降息的第一时间,华尔街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却是一个错误的行动”(right decision,bad action)。因为资本市场本身也是一个风险市场,美联储采取如此果断的降息措施,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内对风险的预期。
经济学家杨德龙撰文指出,“当前海外投资者避险(risk-off)浓厚。”道琼斯指数上周大跌12.36%,跌幅堪比次贷危机,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相比最高点下跌6%,“这说明投资者只想持有流动性(现金和国债)。”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美股投资人看到美联储降息如此“果断”,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还有什么风险是我不知道的吗?”“未来降息空间变小了,还有什么办法能救经济吗?”
简而言之,此次美股在美联储降息后的大跌,反映了次贷危机以来的货币政策的效果逼近极限了。单纯降息已经不能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最要紧的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中美两国的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都非常不错。
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从市场表现看,真正头部的科技类公司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基本上是“免疫”的,“腾讯也好、脸书也罢,都在本次疫情期间表现如常。”特别是国内,很多行业都在讨论,是否此次疫情过后,是否能够推广“非接触”业务的可能性。
而且从全球看,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至少自2019年10月份开始,科技板块股价就已经开始走强。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触底回升、美国几大标志性公司披露的年报明显强于市场预期等等,这些因素被认为是科创类公司基本面改善的重要原因。
对国内来说,我们此前一直将5G、芯片等统归于“大科技概念”。但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被市场解读为“新基建”,并迅速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