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有一个村庄叫“六搬村”。这是我国最后一个走出原始森林的少数民族族群——苦聪人生活的地方。苦聪人世代居住在原始森林里,因为六次搬进搬出,所以叫“六搬村”。来来去去之间,大森林的生活到底有何魔力让他们如此不舍放弃?
金平县位于红河州的南部,与越南的莱州省和老街省山水相连。境内海拔3074.3米的西隆山主峰,是哀牢山的支脉也是云南省南部最高峰,有“滇南珠穆朗玛峰”之称。历史上,这一带是属于人迹罕至的“瘴疠之地”,到处是毒蛇和蚂蟥,蚊虫尤其厉害。而苦聪人,就居住在西隆山上。苦聪人是一个曾被世界遗忘的部落,在深山老林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曾经长期与世隔绝,以兽皮、树皮蔽体,靠打猎、采集野果为生,实行“有肉大家同吃、有酒大家共喝”的“原始共产主义”。1956年夏天,当得知山上还有人生活时,驻守滇南边疆的蒙自军分区派出边防民族工作组,在原始森林里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进林的第四天,忽然看见一个头发披到肩上、脸孔黝黑的人,身上挂了几条烂布筋筋。他们欢喜地大叫起来:‘老乡,老乡!’哪晓得这人听见喊声,掉头拼命就跑……”
苦聪人因常年与世隔绝,对外来的陌生人极为警惕。工作队每次进山,都带上衣服、盐巴和粮食。几经努力、几番接触,苦聪人感受到工作队与土匪、土司不同,戒备心慢慢放松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苦聪人逐渐走出深山老林,放下火药枪,告别打猎生活,实行定居定耕。历经千年的遁迹山林,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让苦聪人害怕与山外接触,一度难以接受外部世界的新变化。于是,相当一部分苦聪人又扶老携幼,拿起火药枪,回深山老林狩猎去了。政府一次次给他们发粮食、衣服、耕牛、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派出民族工作队从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开始教起,使苦聪人的生活生产不断改善。1987年,“苦聪人”被认定为拉祜族的一个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