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雇佣人生》,荒谬的世界背后,是被磨灭的人性之路

当每个人都像机器一般日复一日的劳作,在社会关系二维化的世界里,人就成了毫无情感的工具。在被习惯埋没的背后,人性还存在着吗,人是否还能称之为人?

2008年上映的阿根廷短片《雇佣人生》,就是以一种近乎荒谬和残酷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结构在无限的创意之下又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因此此片获得广泛认可,曾获102个奖项,在豆瓣上更是被评为9.1的高分。

在这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完成,他们毫无怨言,组成了这个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清晨七点一刻闹钟响起,一位中年男人随即起身。但是,他的房间里无论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是人来担任。而所有的人却面无表情毫无怨言。

男子出门时,雇的出租车是人。红绿灯也是由人扮演,电梯由一个胖子来拉动,连门口的自动门都是由四个男人代替。而他自己,却成了公司的一块人形地垫,被人踩踏却又习以为常。

影片探讨了关于人性和社会化的深刻话题。虽然影片呈现出一片荒诞,但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似乎这就是自己的人生。

02、以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影片的惊悚性,刻画冰冷残酷的现实

短片以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特殊社会结构,在没有任何人声与旁白的情节中,展现了空洞而苍白的灵魂。在灰蒙蒙的色调衬托之下,让人震惊之余,又增加了影片的惊悚意味。

第一,生活化场景使观影者与现实生活产生联想,并随剧情发展无限延伸。

短片所展现的场景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但是影片却展现了与我们现实社会不同的奇特社会现象,让人不自觉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和联想,并引起观影者的思考

在短片中,人完美地代替工具,表面上跟我们的现实不同,但背后却是一种隐形的暗示。在同与不同之间,巨大强烈的反差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神经,让我们思考是自己是否也如影片那般是工具化的存在,只是我们常常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第二,没有任何人声与旁白,更将角色的工具化刻画的更为深刻。

影片往往通过声音来进行烘托和营造人物的内心世界,但这部影片却截然不同。不仅没有人生与旁白,连音乐都不曾出现,如同机器世界一般,展现了一个枯燥重复又麻木的世界。

在被弱化的语言环境之下,每个人似乎只是一个机器,没有任何的思想,对这样的生活日常生活也习以为常。这就增加了影片的反讽意味,也使得刻画的社会现实显得更加冰冷和残酷,让人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第三,灰蒙蒙的色调展现人物内心的盲目与空洞,更显讽刺与震惊。

影片的色彩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色彩的渲染能给人一种无意识下的暗示意味。

短片中的色彩永远是灰蒙蒙的一片,绝大多数是单调的暗色调,与绚烂多彩的世界正好相悖。在这个单调的色调之下,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的麻木与空洞。

单调的色彩与沉默的人物,却生活在与现实世界类似的场景中,展现出了一个令人惊悚却又充满讽刺的社会意味。让人感觉到他们似乎没有人性与灵魂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反思,思考单向度的人生与人性之间的悖论。

04、在影片反映的情节背后,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与批判

影片展现了只剩下雇佣与被雇佣的极端社会现象。在这里,人性被不断磨灭,人似乎也不能成为人,只是一个重复工作的机器。只有人必须做出相应的抗争,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才不会被趋同的价值体系所磨灭,最终丧失自我。

①社会是一个大循环,在我们利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利用着我们。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成为雇佣者,也可以成为被雇佣的人。换句话说,当我们利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利用着我们。

短片中,男主人公在家雇佣了很多人为他工作。但是当他来到公司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被雇佣者。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集体的循环中,每个人其实都是相互的关系。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而平凡,没有人谁比谁更为高贵。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我们都是一颗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唯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认知,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社会产生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