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佐斯(Jeff Bezos)在自己的Instagram账户宣布,他将自掏腰包,捐出100亿美元,成立“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来支持环境保护,对抗气候变化。消息传出之后,这位近年来一直争议不断的世界首富顿时迎来了一片喝彩声,然而,英国《都市地铁报》却刊文指出,为贝佐斯“浪子回头”而欣喜的人们高兴得太早了,因为贝佐斯的这一行为很可能只是一种公关手腕,只是说明了他的虚伪而已。
从上个月的达沃斯论坛开始,大科技公司们就已经意识到,可持续性其实对他们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企业如果真的希望自身,以及自身背后的亿万富翁们得到大众的真正认可,获得好的名声,他们就必须将环境相关内容纳入自己的整体商业规划,而不是只纳入公关策略。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贝佐斯的这一举动无论如何还是应该欢迎的,但是背后还是不难窥见某种如意算盘的影子——拿出不过相当于亚马逊年营收13%的金钱,来平息公司可持续发展面对的诸多系统性挑战。
必须承认的是,在几十年的经营当中,贝佐斯的公司确实帮助万千消费者省下了不少的钱。只不过,直至最近,大家才终于认识到,到底谁才是这些好处的终极埋单者——环境。
亚马逊提供免费的快速送货服务,退货也非常顺畅,而这其实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包裹需要处理和运输,越来越多的汽车,甚至飞机都必须投入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贝佐斯的公司有什么特殊的问题——这个行当天生就是如此。
要改变这一切,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一场彻底的重新设计,改变所有人消费商品的方式——不单单是从亚马逊购买的商品,而是涵盖了整个经济系统。
在英国和美国,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零售商品是通过亚马逊销售的。这些货品当中大量都是来自第三方零售商,而他们从来不曾受到过任何严格的环境要求的约束,因为亚马逊一直以来都只关心交易量和配送速度,而漠视质量和可持续性。
归根结底,哪怕只是向着可持续、可循环经济的方向迈出一小步,都会让亚马逊的利润受到短期影响,也会让众多习惯了现在下单和收货节奏的消费者感到不便。
可是,长期角度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世人能够长久享受到现代生活的各种好处。这样一种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比如,环保组织Global Canopy的研究就发现,在消费者从亚马逊日常购买的商品背后,都隐藏着热带雨林受到的巨大破坏。
事实上,亚马逊人自己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急迫性。去年4月,一份多达约8700位员工签署的联名信呼吁公司接纳一项针对气候变化的全面性计划。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亚马逊员工气候正义”(Amazon Employees for Climate Justice),对公司的政策进行了罢工抗议。
贝佐斯对于这些员工们的态度,与今天捐出100亿美元的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亚马逊的经理人们威胁要开出这些员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当初员工们所提出的建议,不少已经成为了亚马逊自上而下的政策的一部分。
虽然可持续性这个词本身似乎就和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天生抵触,但是面对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贝佐斯必须有所动作了。
去年9月,亚马逊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详细列出了该公司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根据报告的数据,2018年期间,亚马逊总计排放了4400万吨二氧化碳——要知道,瑞士全国的碳足迹也不过只有3900万吨,而瑞士经济的体量却要相当于十个亚马逊。
如果将贝佐斯的公司也纳入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排名,那亚马逊基本上就顶得上一个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了,比如缅甸或者加纳。
因此,也就难怪还有那么多人在对贝佐斯提出强烈质疑,认为这点有限的捐赠根本不可能说明他和自己的公司正变得绿色起来。
如果贝佐斯想要证明自己是真心的,他的捐赠与投资就不能仅限于这一次,而必须再未来持续进行。这样的投入是他完全负担得起的,因为单单上个月,他赚到的财富就已经超过了这次捐款的额度,而他的亚马逊生涯已经长达二十六年。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贝佐斯真的会致力于可持续性,如果真是如此,他就将成为下一个二十年当中的绿色经济领军人物,就像在过去二十年当中担当线上经济领军人物一样。他已经宣布,亚马逊到2040年就要达到碳中和,但是只有目标是不行的,各界都在急切等待亚马逊拿出具体的可行计划来。
总而言之,如果贝佐斯是真心的,亚马逊的全盘战略就必须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单靠砸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他不可以再继续寻求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生意,更不可以重演去年7月那样的行为——当时,亚马逊赞助了竞争企业协会(Competitive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一场高调派对,而这协会不是别个,正是油气大亨科赫兄弟支持的,极力否认气候变化的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