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农业的差距源于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项数据:
根据推算: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98个美国人和34个外国人;德国1个农民可以养活150人;以色列1个农民可以养活100人;一个中国农民只能养活4个人左右。
同时,日本在2013年的时候公布了“日本各职业年均收入”排行榜,其中日本农民位列前茅,其年收入竟达49万人民币。然而,中国农民2017年的人均收入在一万元左右。
所以,中国农业需要先进的科技来助力。
众所周知,科学化种养需要土地规模化,才可能降本增效。
农业行业观察发现,从目前的农业科技发展来看,只有规模化种植和管理,农业才能高效,高科技才能有用武之地。如此,才可以降低科技投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营者的收入。
当然,在种植业领域,除了土地分散、产区不集中之外,还有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技术落后。导致这样的原因来自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太过传统与落后。
因此,互联网技术渗透农业之后,首选改变的是生产方式,其次才会提高生产效率,最后给农产品带来溢价。
这是互联网种植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3)信息检索:借助检索工具,运用信息检索技术为种植者提供所需信息,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存取、信息索引、信息检索等环节。用户可以快速从信息集合中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搜索的准确性以及灵活性。
4)计算机视觉:是指利用计算机实现人的视觉功能,感知、识别、判断不同的农作物。应用不同产品的识别,如杂草识别,病虫害识别,研发除草机器人从而构建精准智能除草系统,研发无人机喷射装置提高病虫害分辨的准确率,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灌溉、喷药,提高效率,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发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准确识别果实与树叶,进行采摘,嫁接等。
6)机器学习:通过利用现有的农业大数据体系,对计算机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对种植业生产结果,以及其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模拟和预测。
2、作物病虫害监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因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造成每年约10%到16%的减产。
因此,病虫害监测成为互联网种植的核心。
目前,作物病虫害差监测的技术已经涉及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等,先进的科技技术帮助种植户提前作出解决方案。
3、智能采摘和分拣
尤其是,人工智能普及之后,果蔬的智能采摘将会逐渐盛行。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广泛运用在农业存在的重复工作中,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对农作物进行精准采摘、嫁接、分拣等一系列动作,缩短农民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03|小结:互联网种植的终极目标
其实,互联网种植业还存在2个痛点:1)人才缺乏,很多技术由互联网公司研发,但可能对农业不了解,从使用者来看农民对种地熟悉,但对互联网不了解;2)产业延伸存在短板。互联网技术应用农业的关键是高产高效高价,解决种得好的同时,必须要提升农业产业提升。
所以,种植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是前提,我们还需要不断变现或者高效营销,在种得好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