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好莱坞化”的奉俊昊,为什么仅仅是韩国电影产业的个例?

在一些美国媒体看来,《寄生虫》并不算“爆冷”,而且觉得“好看”,“很难让人感到这是一部外国电影”。原因在于,影片是通过好莱坞式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亚洲的故事。

实际上复盘《寄生虫》来看,影片达到“好看”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好莱坞式韩国制造的过程。尤其是,该影片背后的团队打造、资本运行机制足够“好莱坞”。

一方面,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奉俊昊采用的是偏好莱坞式的高效流程模式,包括摄影导演洪京杓、美术导演李夏准等在内的韩国电影精英人才都加入到《寄生虫》的团队中来。

在创作方面,奉俊昊不仅仅是为《寄生虫》集结了这些精英人才,而是打造成一个决策明确、高效协调的完整体,把他们每个人都当做创作者,去实现更高度工业化、更契合好莱坞的制作水准。

抛开团队、资本这些外在条件,奉俊昊本身的内功也是其与众不同的另一重要因素。原因无他,早早进军好莱坞的奉俊昊掌握了最大程度的创作自由度和决定权,也趁机为自己积累了一系列与好莱坞接洽的功夫。

如果说《汉江怪物》是奉俊昊第一次成功地与好莱坞进行接触,那么《雪国列车》就是他真正征战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并幸运地按照他的想法实现了。

作为多国联合制作的大制作影片,斥资4000万美元的《雪国列车》并不算太意外地遇到了融资困难,最终由CJ方面决定全额承担制作费用。这使得《雪国列车》成为了一部韩国主控的好莱坞影片,奉俊昊也借此能够拥有充分的控制力。

就结果来说,横向对比朴赞郁的《斯托克》和金知云的《背水一战》,奉俊昊的《雪国列车》在韩国获得了近千万的观影人次、8676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了同时期韩国导演进军好莱坞的最佳成绩。

《寄生虫》如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确实说明了韩国电影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但更多的是要能够在以好莱坞为主的体系下完美融合。

从更具体的角度思考,这意味着国际化需要的并不是更加具备韩国电影特质的导演,至少不是现在的朴赞郁、金基德等,而是奉俊昊这种能够将类型元素与现实主义做到极大程度平衡,且能够把创作制造与背后运行机制做到足够“好莱坞”完美融合的导演。

实际上,国际化市场不仅仅需要韩国电影导演更加“奉俊昊”,放眼到整个亚洲市场也是同样的需求。

然而相比之下,目前的韩国电影产业似乎正在迎来一场新的变革,对于“奉俊昊”的需求却并不如国际需求那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