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下过乡下,去海外留学,更曾经被生活所迫去学经商。他之前的生活并不怎么富裕,他是一名因为生活的艰难,无法支付起昂贵的学费而被迫弃学的一名学生,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梦想,高大抱负的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一位农民。
他的人生,中间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最荒唐的岁月,也见证过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变革。在国外生活的他,曾经有着多种身份,学生、工人、打工仔等,体会过在西方社会多层面的生活百态,他擅长研究中西文明的盛衰和得失,但是一向严肃谨慎的他,却偏偏质疑郑和下西洋是否真正的在历史上存在过,我们下边具体来讲一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林博士质疑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性
讲到这里,我们必须先交代一下大的历史背景,那就是明朝皇帝朱棣在位的时期。明朝的强盛,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那时相当的富足。国家强大,重振汉唐的雄风,郑和下西洋也是以和平者的身份出海远行,与相近海域的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更好的促进国家之间的关系。
所以他认为,这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皇帝为夸大自己的实力,让人记载下来的谣言,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一回事。
在中国,热爱文学历史的学生老师并不在少数,他们研究文学历史有更深的层次,当时,有人就现场进行了反驳提问。
学生反驳林博士观点
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怎能容他人随意质疑?在演讲中,一位有勇敢的青年学生站了起来,他眼光里充满着自信以及对自己接下来说的内容的坚定。他反问道:”林博士,我曾经去过印度尼西亚,在那里看到过‘三宝公’寺庙,是他们当地用来纪念给他们带去先进技术与文化的郑和,给郑和特地建了一座寺庙。当地人还了解到,郑和是明朝的三宝太监,还以他的名字命名,同时,我在本地还听到过他们讲述郑和的故事。”
争论背后的是非
林博士对郑和下西洋的怀疑态度,主要是在他理工方面的分析,他怀疑船只能否支撑远航。如果顺着他的思路去想,加上现在人们对船只深一步的了解与掌握,那个时期的船只确实不能支持好几十年的远航。但是更深一步想,青年大学生的反驳更有道理,毕竟,仅从政只的角度考虑问题,显得过于狭隘。
构成远航的条件有很多,我们从结果倒推回去,这件事确实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更何况在如果仔细研究郑和的船只,就会发现船只身短,但是船身却被加宽,这样的设计具有船短容易掉头的优点。
不管船怎么样,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不是吗?埃及金字塔上的石头是怎么完成的?越王勾践剑为何到现在仍然亮光闪闪?里边到底加了什么材质?为何秦朝时期的驰道几千年来从来都不曾长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