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屏幕打孔已成不可逆趋势 逼死强迫症还有几分?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端而已,从目前的曝光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会在自家的主打型号上采用打孔全面屏。实际上,去年年底已经有典型的机型上市,比如vivo X30系列和OPPO Reno3 Pro。从产业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开孔技术的成熟和上游供应链的完善。

轻微强迫症的我表示瑟瑟发抖:刘海儿屏的时候还能安慰自己,刘海儿不是缺一块屏幕,而是两边多块屏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但开孔屏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屏幕被挖个洞,怎么看都难受……

但话说回来,想让强迫症用户接受,打孔设计也并不是没有转机。

01全面屏还未真正全面 打孔方案成最佳过渡

从全面屏概念出现以来,手机厂商为了让产品屏占比更高,似乎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舍弃了原本已经成熟稳定的硬件搭配,不惜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去开发全新的技术和设计,比如放弃原本成熟的实体指纹识别开发屏幕指纹、放弃原本稳定的听筒去开发屏幕发声等等。

这看似舍本逐末的行为很难不说是严峻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推力,毕竟谁家掌握了未来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所以身为消费者的我们看到了手机形态的巨大改变:刚买了上下等边不久,刘海儿方案就出现了;换了刘海儿后,水滴屏又开始流行;买了水滴屏,结果机械升降又成主流。如今,打孔又成了切切实实的流行方案。

相信关注过的朋友们对这两项技术方案有所了解,简单的说,三星采用了通孔方案,屏幕背光层和液晶面板层均开孔直到最外层的玻璃盖板;华为的盲孔方案则是在屏幕最下层背光层上打孔,保留液晶面板层和玻璃盖板层的完整,并去掉开孔对应液晶面板层的显示元素。

三星较早开发出了这种开孔方式,且仅仅是改造了已有的面板制造设备进而节约生产成本,技术领先了行业近两年的水平,这给了三星充足的时间去对开孔进行持续优化。后来,三星Galaxy Note10到来,孔径为4.4mm,而前不久刚刚在国际发布会上到来的三星Galaxy S20孔径又有了进一步缩小。此外,小米10系列目前采用的屏幕均为三星定制,其前置相机模组孔径已经达到了3.84mm。

目前流传比较靠谱的解释是在于OLED类型也有区别,vivo应用的屏幕为玻璃基板的刚性OLED,目前国产机型中平面的OLED屏幕多为这种刚性材质,开孔采用盲孔方案实现;而三星自家旗舰应用的是PI(聚酰亚胺,一种具有柔韧性的塑料)作为基板的柔性OLED,当前常见的曲面屏幕就是这种材质,开孔通过通孔方案实现。材质的不同决定了开孔的难度不同。

在相关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厂商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据悉,小米为了推动器件国产化,后续会华星光电AMOLED曲面屏。这或许意味着,国产柔性OLED屏幕的开孔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全屏状态下的遮挡主要体现在游戏和视频的场景中。

游戏方面,如果地图全屏显示,开孔必然会影响观感。但实际上,这不仅要归咎于开孔,此前游戏厂商对宽屏的标准不统一适配也加剧了这种影响。显然,如果游戏厂商能够统一画面的显示标准,或者给用户自主的画面显示选项,将大大提升开孔屏的友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