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城外人想进来,城里人不想出去

在景洪,告庄的一天是从傍晚六七点钟开始的。当夜幕降临,藏在棕榈树下的道路和客栈开始躁动起来,路边的小摊陆续摆满各种商品,随着人流漂游到大金塔下,一切归于沉寂。当你绕至大金塔的另外一面,一切又豁然开朗。在塔边有一个下沉广场,上千个摊档从广场延伸至江边,站在塔上眺望,就像看见漫天繁星璀璨,所以这里也被叫做“星光夜市”。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这里就像一个另类的“围城”,城里的人不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除了中国人,夜市还吸引了来自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摊贩,甚至连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在告庄的夜市,有一对来自葡萄牙的夫妇保罗和萨拉。他们一路环游世界,然后来到中国。第一站在大理,但是他们只待了一个月就来到了西双版纳。我问为什么来这里,他们指了指小摊上的手工饰品说,因为这里有夜市。萨拉的手工宝石首饰很受欢迎,这些宝石是她和保罗在南美洲、非洲旅行时沿路收集的,他们对东方文化非常痴迷,希望通过西双版纳了解更多的中国。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在告庄夜市里,上千个摊档也许有上千个不同的愿望,这些愿望促使世界各地的人在此聚集。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不管是看中这里的市场潜力、自然环境,还是温暖气候,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晚上10时,来自大金塔的诵经声响彻整个广场。像约定俗成一般,夜市进入了尾声。世俗的喧闹和信仰的平宁千百年来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或者说是智慧的默契。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2004年,格雷从昆明前往老挝时路过西双版纳,他被这里丰富的民俗和多样的文化吸引,无法自拔。格雷擅长人文摄影,在浮华世界游走惯了之后,版纳依然保持原生态的村寨、民俗令他痴迷难舍。这次路过最终变成了定居,他在西双版纳一待就是数年,期间深入版纳各地拍摄了大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的民俗照片。

2007年初,傣族姑娘段丽娟因为一个中德合作项目回到了家乡,两人在现在的“湄公咖啡”相遇。段丽娟喜欢户外运动,格雷喜欢摄影,相似的爱好让两个人慢慢走到一起。后来,他们骑摩托车去泰国旅行,去了一个月,然后就结婚、生子、开店。关于爱情,丽娟满脸幸福地笑道,她和格雷谈不上是一见钟情,只是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

格雷曾在菲律宾、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待过,但还是最喜欢西双版纳。他觉得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很像,中国之于亚洲就像法国之于欧洲。中国人和法国人都热爱美食、美酒,都非常好客。他把这里比作他的故乡,“我想我更愿意把西双版纳称作为我的‘第一故乡’,这儿就是我的家。”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种一朵香莲,从此岸渡彼岸

离开景洪向西南出发,一路上是河流纵横的开阔平坝。过了勐海县城,不时可以看到傣族妇女集体耕作的场景,各色筒裙点缀在稻田间,这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坝子勐遮。从勐遮继续向南就是中缅边境打洛口岸。打洛江由东向西穿过打洛坝,西侧是缅甸,东侧就是有“中缅第一寨”之称的勐景来。当地人戏称,“出国比出县容易”,水位低的时候走几步就可以出国了。

“勐”在傣语中一般是用来称呼比寨子更大的地方,比如县一级的勐海、勐腊,乡镇级的勐罕、勐仑,通常村寨只能称“曼”,但这里以“勐”命名可见其地位。当地人介绍,这可能跟一个传说有关。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西双版纳|在这里总能遇见理想的人,遇见理想的生活

张文丽爱莲花,甚至为了它放弃了在地产和金融行业搏杀多年换来的成就。在商场混战多年,见了太多尔虞我诈和资本的血腥,她觉得莲花就像一艘船,将她从腥风血雨的此岸渡到安定祥和的彼岸。

张文丽曾想过移民美国,事实上也有行动,但就在去了美国的第三年,阳光将她带回了西双版纳,“这里的阳光,这里的一切让我的心能定下来”,这就是张文丽的彼岸。

经过几年时间的反复轮种后,一池池的香莲终于开出了色彩斑斓的花朵。张文丽仿照寨子中傣族的传统民居,设计建造了一座“香莲主屋”,住在里面,推窗见莲,风携稻香,蛙声鸟鸣,伴人入梦,仿佛一瞬间回到儿时的田园时光。

“高潮、低谷,人的一生必须经历很多事情,但最后都应该回归田园,回归没有污染的地方,这是我们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张文丽说,这是她从傣族人的生活中领悟到的对待生命的应有态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