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南征北战》的高营长:受尽猜疑无奈自杀,妻子至死不与他合葬

老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由上影厂演员冯喆扮演。他演出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不像从前电影中爽朗豪放的工农干部,这个“高营长”显得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既英武又有韬略,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光如与冯喆

1969年,冯喆含冤自杀,张光茹没有再婚,独自一人生活多年。1993年,张光茹去世后,按她生前的遗嘱,她的骨灰一半葬于宜宾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葬入成都磨盘山公墓,没有与丈夫冯喆合葬。

是什么样的猜疑和嫌隙,让这对才子佳人最终心灰意冷,至死不能互相原谅?

1、儒雅男星,对川妹子一见钟情

冯喆原名冯贻喆,他是广东佛山人,1920年出生于天津,自幼热爱文艺,曾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大提琴。

主演话剧《清宫怨》

1946年,冯喆进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1947年,他与舒绣文一起主演了电影《裙带风》 ,他笑容明朗、风度倜傥,以温文尔雅、儒雅俊朗的银幕形象引起了关注,接连主演了《忆江南》、《恋爱之道》等进步电影,成为国泰公司的台柱,剧酬以金条计算。

与陈燕燕主演《龙凤花烛》

张光茹是四川宜宾人,原名张启珍,父亲是破落秀才,因家境贫寒,母亲将她送到重庆“三庆会”学戏,9岁时加入宜宾“凡尔登戏院”,以“鸣凤”的艺名在宜宾、泸州、内江等地登台演出。

冯喆与张光茹

当时的冯喆已成明星,深受女性欢迎,但他眼中却只有张光茹一个人,还邀请张光茹加入了国泰影业公司,在自己主演的《忆江南》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对于冯喆的恋情,他父母并不看好,冯家是书香门第,不愿让“江湖戏子”出身的张光茹成为儿媳妇,而冯喆却不为所动。

冯喆五官并不突出,但外形俊朗、气质飘逸,既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又有知识分子的儒雅,英武潇洒,从容敦厚,戏路多变。

《桃花扇》中的侯方域

但与事业上的步步高升相反,冯喆与张光茹的婚姻生活却十分失意,充满了猜忌、嫌隙和争执。

张光茹年纪轻轻已饱经风霜,心底对男人毫不信任,而冯喆又是名满天下的一线男星,长期在外拍片,在电影里与女演员也有大量对手戏,因此她对冯喆处处设防,冯喆和年轻女性说句话,她也会猜疑半天,二人婚后时常争吵。

冯喆为此感到痛苦,他对好友说:“光茹太多敏感,让我无法畅快地呼吸了。”

拍完《南征北战》后,冯喆随慰问团前往朝鲜前线,临行前,冯喆提出想生个孩子,却被张光茹一口拒绝,令他很是难过。

张光茹

1961年到1966年,夫妻二人虽然同在成都,却过着分居的生活。

冯喆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出演了人生中最后两部电影《金沙江畔》和《桃花扇》,不拍片的日子,从前滴酒不沾的他流连在峨影厂集体宿舍旁的大小酒馆里酗酒买醉,很快瘦得形销骨立、面目全非。

张光茹

张光茹学生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她留有一本厚厚的《笔花诗集》缅怀亡夫,其中有一首《忠魂伴君》写道:“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仍流露着对冯喆的无尽思念。

二人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悲剧,他们外表虽然登对,可受到高等教育、浪漫热情的冯喆与身世孤苦、心态狭隘的张光茹走入婚姻后,由于三观和经历不同,易为小事发生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不能风雨同舟,不能携手抵挡命运的波折,给彼此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978年,峨影厂举行追悼会,公开为冯喆平反。2005年,冯喆被文化部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他清新俊朗的银幕形象,至今被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