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人丢东西总能找回去?四个原因让他们“路不拾遗”

2018年东京都警察局归还了超过54万份文件,占丢失总数的73%;归还13万部手机,占丢失总数的83%;归还24万个钱包,占丢失总数的65%。这些归还的物品,通常在遗失当天被送回给失主。纽约州立大学的日裔心理学家和子·贝伦斯(Kazuko Behrens)教授指出:交回失物在日本再平常不过了,对日本人来说,归还实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日本人路不拾遗真如和子教授所说吗?其实也不尽然。日本社会崇尚归还实物,其实有四个原因。

无处不在的交番

在日本社区中,有大量警察站“交番”(派出所或岗亭),以东京为例,每100平方公里内就有97个交番。交番中的警察与社区居民关系密切,就像邻居一样熟悉。京都产业大学法学教授田村正博说:“日本人从小鼓励孩子将捡到的东西送到交番,即使是再小的东西也是如此。”

鸟取县交番

注视的目光

日本人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感觉他人的目光萦绕在周围,这种类似于外在监督的心理特征,也会促使人们上交失物。比如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海啸后,许多人无家可归,但即使是在逆境中,相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人们更加会注意他人的需求,毕竟灾民们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注视。所以与其他遭受类似灾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日本受灾地区的违法活动极为罕见,人们倾向于互相帮助。

失物招领处

话说回来,日本人固然道德感很强,素质很高,但作为人类,他们并没有超脱一般的本能,对待金钱和回报也是有期望的,所以,导致日本人路不拾遗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完善的法律。

完善的法律

相较于道德、素质,以及内在的观念,其实日本人选择归还实物,还是因为法律比较完善。早在幕府时代,日本就对不归还失物的行为严加处罚,曾经有人私自拿走拾到的衣服,没有选择上交,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进入现代社会,日本放弃了惩罚捡走失物的行为,而是用《遗失物法》规定了奖励行为,比如说,某人捡到东西,交给警察,如果三个月内失主不出现,那么失物归捡到的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