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年新气象,现在换机该选 4G 还是 5G?

除此之外,包括续航、散热、重量等等与实际用户体验相关的部分,早期 5G 手机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从易用性的角度出发,彼时的 5G 手机其实做的并不理想。

随着工信部正式发放 5G 牌照,以及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中期的 5G 手机在易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大家也都知道,之后几乎所有 5G 发布会都会强调天线、续航、散热等方面。

华为麒麟 990 系列芯片以及高通骁龙 765 系列芯片的发布,是 5G 手机发展进程中很重要的两个节点,二者都带来了集成 5G 基带的 SoC,也同时都支持 SA 和 NSA 两种组网方式。

从产品的角度出发,集成 5G 基带的 SoC 不仅能够让其做到更轻、更薄,功耗表现也更容易控制。特别的是,华为系之外,随着骁龙 765G 系列芯片的到来,其完全解决了此前真假 5G 之争。

罗列目前国内市场上市的 5G 手机,总共有以下几款:

在推动 5G 终端这件事情上,几家头部企业中,OPPO 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其很早之前就已经发布了 Reno 5G 版,但只是在部分海外市场开售,并没有引入国内市场。这也是很多厂商在 5G 战略上的一个缩影。

之所以 2019 年厂商们并没有完全将精力投入到 5G 终端上,其背后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考量,其一是 5G 初期,从芯片到产品设计,很多技术并不成熟,推向大众消费市场之后,用户是否买账尚且是未知数,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家不愿意冒险。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芯片厂商开始陆陆续续推出整合程度更高、综合表现更加出色的产品,2020 年无疑将会是 5G 市场争夺战真正的开端。正如近来卢伟冰所说的一样,想要轻装上阵,全力投入到 5G 终端上,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库存积压,是厂商们必须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至于 5G 网络覆盖面对于 5G 手机铺货是否有影响,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对于厂商们而言,其实并不是问题。无论是 2G 到 3G,还是 3G 到 4G 时代,消费级终端设备向来要先行于基础设施建设。更直白一些来说,即便你所处地区尚未有 5G 网络覆盖,5G 手机也同样可以正常使用,只不过接入的网络类型和 4G 手机一样而已。

回归到 4G 手机上,经过多年的发展,软硬件方面其都已经足够成熟,产品本身你无需担心。另外,2019 年手机行业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手机厂商们将众多新技术快速实现了落地,比如像素更高的摄像头、速度更快的闪充、刷新率更高的屏幕。

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的方面来讲,是厂商们对于接下来手机产品发展趋势的探索,同时从某种角度上,这也赋予了 4G 手机更多卖点以及竞争力,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实现加快消除库存积压的进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去年上市的 4G 手机中,虽然很多价格相对并不高,但核心硬件配置上,却能够和一些旗舰扳手腕。当然,作为消费者,厂商们在产品策略上出于怎样的考量我们并不关心,但具体到产品端,其所带来的体验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这就够了。

预算是影响天平向 4G 或 5G 倾斜的重要砝码

以上我们对 5G 手机和 4G 手机当前的现状做了一些复盘,目的也很简单,主要是希望能够让大家对现在手机行业有一个更加理性的判断。

无论是挑选手机还是其他产品,除了小部分人群,对于买来自己用或者送给亲戚朋友的大众消费者而言,其实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无外乎两个:价格和易用性。

如果将参考对象局限在 4G 手机上,可能价格和易用性的关联度并没有那么强烈,但范围扩大到 4G 和 5G 手机这个更大的「域」上,差别就比较明显了。

前边我们列举了目前国内市场上在售的 5G 手机产品,笼统来看,从几千元到上万元,其价格区间跨度非常大。但具体到每款产品上,其实「乞丐版」版千元 5G 手机也要 2000 元。

换言之,如果你的预算在 2000 元以下,基本只能考虑 4G 手机。

而 2000 元到 3000 元档的 5G 手机目前有两款,分别为 Redmi K30 5G 和 realme 真我 X50 5G,均搭载了骁龙 765G SoC,此时选择起来其实并不难,主要看你对性能是否有更高的要求,毕竟该价格区间已经可以买到骁龙 855 系列的 4G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