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真美国 | 真美国 | 从“零伤亡”到“11名伤员”,美国为何要撒谎?

从“零伤亡”变成了“11名伤员”,靠的不是统计数据,而是特朗普的一张嘴。

很明显,这个理由并不能服众。明明是两国之间极端敏感且一触即发的国际争端,两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和总统必然神经紧绷,怎么可能出现一周之后才“获悉伤员情况”?更何况,袭击当日即有军事爱好者晒出卫星监控图,称美军“连夜运送伤员”。为何这些情报特朗普在此前的通报中只字未提,等到媒体连连曝光后才选择“说出真相”?

美国之所以选择撒谎和瞒报,是因为美国怂了。

通过“斩首行动”刺杀苏莱曼尼,搞乱伊朗的国内政治,从而在混乱中扶植亲西政权,这是美国一直所打着的“如意算盘”。但特朗普千算万算没想到,伊朗国内的反美势力会如此强烈,从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报复行动。

对美国而言,“零伤亡”是一个更加完美的结局。特朗普很清楚,自己正处在即将遭到弹劾的节骨眼上,被冠上了“美国史上第三位被弹劾总统”的骂名,本就已经让自己心力交瘁,难以应对各种各样的舆论压力,如果此时再因为“美军伤亡”而节外生枝,还不清楚是否参议院中是否会有好战之人“临阵倒戈”,因为看不惯特朗普的“软弱无能”而投出反对票,从而让自己的总统之位不保。

更关键的是,如果美国民众获悉“美军伤亡”的消息,向来鼓吹“不和恐怖分子谈判”的美国必然民粹主义高涨,必然会导致美国国内爆发要求报复伊朗的呼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可能在民意的裹挟之下被迫卷入与伊朗的大规模冲突。如果美伊之间真的开战,那么不仅意味着军事经费节节攀升,而且意味着大规模征兵,还需要进行越洋作战,对美国而言这绝非易事。况且,对谋求连任的特朗普而言,贸然开战可能会让自己的民意大跌,影响2020年的总统大选。正是基于多方考量,特朗普才选择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三缄其口”,甚至不惜通过“撒谎”和“瞒报”的方式欺骗民众,维持人气和口碑,最终导致了这场“你瞒我瞒”的“年度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