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淘票票和大麦网地网团队打通整合,电影成阿里真“核心”?

实际上,李捷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多次提及一个观点。“在阿里经济体的所有业务板块里,电影真的是一个小行业,但却是一个必须去做的行业”。

从阿里影业成立至今,电影业务的战略地位就一提再提。实际上,早在前两年电影业务就开始撬动其他板块的资源协同。而在今年,电影业务将不再是阿里影业的战略,而是阿里文娱的战略。

在李捷看来,这是在过去整个组织架构上的优化,是基于资源协同基础上的平台联动和数据协同、用户协同。

具体的差别上,其实阿里影业和淘宝的两次合作就体现的非常明显。2018年,淘票票在手淘首页增加入口。这意味着,在10亿级别的用户池上,淘票票建立了一条“引流水管”;而2019年,淘宝直播卖票常态化成为了互联网宣发的一个最大亮点。这实际上不仅仅是革新了电影路演的方式,实际上也承载着阿里核心战略的变革。

在春节档放假前,阿里文娱布阵发生调整。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优酷电影负责人李捷开始同时兼任大麦网事业部总经理。

熟悉电影发行体系的都清楚,即便是票务平台都需要有地网团队。地网团队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电影触达受众的成败。此前,电影的地网团队和演出的地网团队互相独立,起码在国内市场没有明显的融合案例。

而此次,淘票票和大麦地网团队的整合,无形中在纵深方向,搭建了一个线下娱乐规模最大的地网体系。

实际上,演出营销和电影宣发都对地网有着绝对的“刚需”。电影在最终触达影院的“终端”,需要地网团队进行大量工作。而任何演出在本地演出的时候,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工作。

对于电影来说,地网规模对最终影院实际排片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演出而言,地网决定了宣推力度。

以前,淘票票和大麦分别在中国两三百个城市有驻点服务的工作人员。但实际上,线下演出和电影档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也让阿里开始思考两个垂直业务的整合需求。

抛开如今疫情对于影院有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春节档也有值得思虑的情况。

“如果一个用户一年就在春节才看一部电影,那是个坏消息,对行业没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如果春节档票房达到一个巨大的程度,某种意义上是全行业的风险。因为看电影的目的不再是看电影,而是陪伴,是家庭仪式感,就像包饺子看春晚是一种仪式、才是过年。如果用户除了春节档外不再看任何一部电影,这意味着内容已经不吸引他了。”

也因为这种春节档本身的“警觉”,让阿里影业开始思考春节档“夺冠”的实际意义。固然,助推优质内容实现票房体量的突破极其重要。但是对于承载生态使命的公司而言,推动产业发展才是更为重要的使命。

所以,助推优质内容的根本在于培育用户的观影习惯。只有在供给侧和需求端同步发力,而不仅仅拘泥于是否站对优质内容,才是如今微增时代的电影市场更重要的产业思考。

在供给侧层面,阿里影业除了通过自身的选片方法论助推优质内容在黄金档期实现“破圈”外,同样在非大档期通过优质内容培育市场。据李捷介绍,在2020年阿里影业已经在手里储备了7部适合在小档期上映的高分引进片。

而在增量用户的拉动上,李捷在2017年就提出了“保存量、促增量”的口号。如今,李捷将促增量总结成了三个基本步骤。

一,让不看电影的人看电影。在“扫盲式”用户的吸引上,优质内容和生态资源协同并重。

让爱看电影的人提高频次。为此,淘票票和优酷会员体系打通。一方面,推出了会员的买一送一;另一方面,在会员中做无限观影场景,因为如今电影消费方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改变了互联网一代消费电影的场景,线上线下场景的打通,本质上在于培育受众的观影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