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多保鱼无“照”触礁之鉴

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持牌经营”这一底线,但仍有第三方平台在卖保险的路上“裸”奔,就算事后补“牌照”,因有错在先也难逃监管重罚。近日,号称拥有800万粉丝以及10亿阅读量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多保鱼”被浙江银保监局累计罚没近200万元。而目前,在互联网保险新规处于广泛征求意见的关口之下,第三方平台面临合规经营的重压,获得相关保险牌照或得到保险机构授权已成为此类平台继续运营的当务之急。

无“照”销售

多保鱼新年率先被罚

近日,浙江银保监局下发的一张罚单将保险大V推向风口浪尖。据罚单显示,互联网保险平台多保鱼的创立者杭州凡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凡声科技”)因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根据《保险法》第159条规定,被处以罚款97.67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97.67万元,合计罚没195.34万元。

依据《保险法》第159条规定来看,擅自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或者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该罚单发布后,多保鱼于同日在公众号上发布题为“多保鱼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坚持合法合规经营”的文章,称其已获得由银保监会颁发的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不过很快该文章就被删除。

既然已经获得牌照,为何多保鱼依旧被罚?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该公司在获得牌照之前或涉及无“照”经营。

据了解,“多保鱼”成立于2017年6月,2018年正式进军保险购买决策业务,但直到2019年9月“多保鱼”才获得由银保监会颁发的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即多保鱼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保鱼保险经纪”)。

据天眼查显示,多保鱼保险经纪在2019年12月5日才完成名称变更,此前为广东合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2019年8月间这家公司完成了法定代表人、监事、董事的备案变更,目前多保鱼保险经纪的法人为章垚鹏,他正是凡声科技以及多保鱼平台的主要负责人。

对此,有互联网保险平台负责人谈道,凡声科技的罚单也将对其他在合规方面有所欠缺的平台起到警示作用,从而督促此类平台尽快向合规方面靠拢。此外,第三方平台转型持牌机构的进场门槛已提升,要想继续经营保险营销业务,第三方平台可能要付出更多心血。

监管屡次发声

仍有平台“无证上岗”

事实上,此前“无证上岗”的第三方平台并非多保鱼一家。无独有偶,就在2019年5月,浙江监管局还向杭州心有灵犀互联网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犀金融”)开具罚单,原因同为存在未取得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经纪业务。同时,灵犀金融被没收违法所得61.03万元,并处罚款61.03万元,总计罚没122.06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灵犀金融成立于2005年,旗下有一家100%持股的杭州小飞侠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而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于2018年2月由义乌市和平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变更而来,但是仅限在浙江省内经营业务。而按照监管规定,只有全国性的保险牌照才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此后,灵犀金融旗下还拥有一家名为心有灵犀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孙公司。该孙公司拥有全国牌照,但是该公司是2019年7月才由众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更名而来,距离灵犀金融成立已过去了14年。

事实上,坚持“持证上岗”一直是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门槛。早在2012年5月16日,原保监会发布《关于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其中指出,除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以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包括在互联网站上比较和推荐保险产品、为保险合同订立提供其他中介服务等。

三年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颁布,再次强调其他机构或个人不得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和负责等。

2019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禁止第三方平台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整治内容包括保险机构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及其从业人员的经营活动是否仅限于保险产品展示说明、网页链接等销售辅助服务,是否非法从事保险销售、承保、理赔、退保等保险业务环节。

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强调“持牌经营”原则,但是一些第三方平台仍冒险“裸奔”。对此,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辉分析称,一方面,原来的互联网保险相关办法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规定还不够明确,形成灰色地带;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及中介机构合规意识薄弱,为促进销售,也未严格要求第三方平台进行相关资格认证,由此给第三方平台钻空子的机会。

第三方平台分化在即

嫁接牌照刻不容缓

更为重磅的是,银保监会于2019年底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由此抬高互联网业务经营门槛,并对无牌照的第三方平台施行了诸多限制。例如该征求意见稿规定,仅持牌机构自营平台可从事保险销售,“第三方网络平台”作为“营销宣传合作机构”,不得开展保险销售,不得开展保险产品咨询,不得开展保费试算,不得片面比较价格和简单排名,不得为投保人设计投保方案等。

在无牌照的第三方保险平台经营者看来,寻找出路、嫁接牌照显得刻不容缓。

“通常,有能力的第三方平台会积极寻求牌照,能力有限的就只能依靠保险机构授权来做引流、推广、技术服务等业务”。一位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谈道。

而随着互联网保险业迅猛发展,势头较好的第三方平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由此获得融资并有足够的钱去购买保险中介牌照。例如多保鱼、灵犀金融均完成C轮融资。“深蓝保”则在2019年12月获得小米科技投资实体之一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的投资,而小米科技旗下已拥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

不过,第三方平台转型成为保险中介机构后也并非一定能够顺利实现盈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是否盈利涉及因素较为复杂,在实现合规经营后,这类机构还需要看自身的经营情况,例如如何去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等。

另有互联网保险平台负责人表示,成为保险中介机构后,互联网保险平台看好的是能低成本获客、通过场景教育后拥有高转化率的模式,从而最终进入到高客单价、高毛利以及连续几年有收入的长期寿险市场,这又将进入另一条赛道。

而对于无牌照的第三方平台,面临的则是积极转型。例如积极寻找保险机构进行授权,不过营销宣传活动仅限于保险产品展示和说明、与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网页链接等,而产品报价、交易、咨询、理赔服务等均不能进行。

也有第三方保险平台经营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由于担心被查,受限于牌照合规问题,产品测评、比价等内容均已停止发布,此前涉及的一些销售业务也暂时处于停滞状态。

同时,“在新规之下,既然第三方平台必须要找保险机构进行合作的话,双方也会呈现相互挑选的情况。例如,第三方平台要找产品好、服务能力强、费用高的平台进行挂靠,好的保险机构也会从中挑选流量大、质量高、合规意识强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授权,由此也将加速合作双方相互选择带来的优胜劣汰趋势”。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