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自称「社畜」。
这个词,起源于日本。形容上班族。
在日剧里,职场从来不相信眼泪。
就像《我们无法成为野兽》中,外表光鲜的OL新垣结衣,也会为工作感到疲惫,不得不感叹一句,
「如果可以像野兽一样自由生活就好了。」
当然,这些日剧都不如下面这部NHK制作的纪录片,来得深刻,揭得赤裸——
《日本的穷忙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按日媒的统计,穷忙族一般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
每四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穷忙族。而其中60%,已经对未来不抱任何期望。
这部三集纪录片,开播于2006年,但时至今日,片中所描绘的「穷忙一族」在生活面前无可奈何的绝望状态,也依然是大多数当代职场人的真实写照。
看着他们的生活,总觉得是在观望自己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当下日本,正面临经济衰退、发展滞缓、市场萎靡的困窘境遇。
国家经济走过战后的龙腾虎跃,却出乎意料地滑入迟缓衰颓的泥沼,国民生活条件随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穷忙族」的出现,首先体现的是日本的战后泡沫经济,在狂欢后杯盘狼藉的残局境况。
中年一代,很多人由于被公司解雇、或者工资骤降,导致陷入举步维艰的贫困。
50岁的山田铁男,五年前被公司裁员解雇,生活陡然剧变。
他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经济负担非常大,几乎是一瞬从中产落入了贫困。
在高速发展的泡沫时代,人人喊着「全民中产」的狂热口号,当泡沫沉淀市场冷静,才发现「中产」与「贫困」之间不过一线之隔。
经济的下行,导致了大量的裁员、解雇、失业。被下岗人群的无所归依,僧多粥少的凛冽市场,不仅仅是中年危机的集中爆发,年青一代们也同样面临着无路可走的黑色梦魇。
但经济越来越坏,到现在连零工工作也找不到。
只能在街头领取免费食物,风餐雨宿,无以为继。
在东京池袋一家介绍建筑工地等零工的中介公司里,聚集了很多像他这样无固定职业的年轻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具有正规大学文凭,可是在缺口严重收缩的就业市场里,却没办法找到一份固定工作。
「穷忙族」中的女性,既有年轻的女孩得不到公正的工作机会,也有离异的母亲带着孩子勉强维生。
在她们的世界里,前程暗淡,希望渺茫,也看不见有效的解决方式。
社会规则对她们极尽苛刻之能事,经济萧条令她们饱受压榨与剥削。
在女性来信里,很多人提到企业不愿意给女性正式职位,只提供临时工作,就像是「一次性用品」,只具有短暂有限的价值。
「穷忙族」的背后,有太多的形成因素,历史原因、政策问题、经济境况、就业机制、职场歧视等等,并非一日之寒。
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问题,「穷忙族」的存在是资本欣欣向荣的车轮下碾过的沙砾。
在萧肃的大环境下,个体的力量在社会运势面前,如同螳臂当车,实在微乎其微。
很多人只能无能为力地失败和沮丧,如黑夜行路无有尽头。
这不仅令长子失去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甚至会感到丧失了追求梦想的权力和信心。
35岁的岩井拓也,本是身强力壮的年纪,却在街头靠捡垃圾为生。
但在学生时代,他也曾是一个优秀学生。
人生就这样一直被耽误和延宕,过了三十岁也还是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在街头饥肠辘辘,只能靠捡垃圾桶里的杂志卖钱,换一天的饭钱。
而下一顿在哪里呢?
可以在今天教育资源有限、贫富阶级固化的时代,哪怕已经拼尽了全力,却还是看不到未来。
正如《日本的穷忙族》副标题:劳而固穷。
穷则更穷,富则越富,已经是当下人难以逃脱的怪圈。
不让「穷忙」的诅咒,延续到下一代身上,仅靠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不够的。
忙要忙的有价值。要时刻保持进步,做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停下来学习富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