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藏族支系|三大藏区及特殊支系详解。终身为藏

平时所说的藏区,一般人会认为是指西藏或者是三大藏区,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藏族支系:三大藏区及特殊支系。

第一、安多藏区

安多藏区位于羌塘高原,介于青海、甘肃、四川与西藏接壤的高山狭谷地带。其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区。范围大致相当于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四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安多历史上称为朵思麻,是从朵甘思(今康区)分出来的。

第三、卫藏

卫,又称前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当雄县除外)、山南地区和林芝地区西部(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四县);藏,又称后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地区(北方小部除外)。

卫藏地区以雅鲁藏长。藏族的第一个赞普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片农田、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还有雄伟的布达拉宫……都诞生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因此可以说,这里就是孕育藏族文化的摇篮。

布江流域为中心,主要以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现麓大断裂带作为划分藏北、藏南的界限。河谷与盆地相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土地资源集中,且雨量充沛,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以下为藏族中比较特殊的藏族支系

【嘉绒藏族】

嘉绒地区藏语全称“嘉尔木擦瓦绒”,是一个综合山名、水名与自然环境的名称。在小金和丹巴之间有一座闻名全藏的木尔多神山,“嘉尔木” 即此山之山神;“擦瓦”:居住在擦曲河流域的人;“绒”:农业河谷区。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区域包括今天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

【工布藏族】

工布藏族主要在今天西藏的林芝地区,以工布江达、林芝为中心。“工布”一词为古时部族名,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普雅隆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为十二小邦之一。工布服在西藏服饰中独具一格,不论男女都爱穿一种称为“果秀”的长坎肩。这种服装无领无袖,套头穿着,多为黑色和紫色。前后两片衣襟通过腰带系在一起,再配上腰带和领口的精美装饰,夏天以氆氇缝制,冬天以毛皮缝制,十分适合在高山耸立、森林密布环境中生活的人穿着。工布帽是圆筒型的,帽底缝一层绿色的绸子,帽沿镶上一圈虹形彩缎,与“果秀”十分相配。

工布地区处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海拔低,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除藏族外,还生活着门巴、珞巴等十多个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民风古朴,民间工艺众多,是西藏著名的旅游胜地。

【华锐藏族】

“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的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通东部、甘肃的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其中天祝是华锐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人口约8万。

形成华锐藏族的主体是吐蕃人,即吐蕃王朝时期吐蕃的一支军队进驻定居后逐渐形成了该地区藏族的主体。清代华锐著名学者松巴益西班觉在其著作《青海史》中认为,吐蕃进入青海最早的是华锐,正是由于吐蕃后裔的背景和对传统文化的较好保存,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华锐方言,与安多等其他地区的方言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华锐方言还是属于安多方言区,但华锐方言保存了大量古藏语的词汇,有些用词发音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安多语发音法。

华锐藏族自称“博”或“华锐嘎布”,男子多穿白色毡袍,反映了华锐藏族特别崇尚白色,并认同与其他地区藏族同出一源的深刻民族观念。从古至今,华锐地区人杰地灵、学者辈出,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Sherpa),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主要散居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外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语言为夏尔巴语,但无文字,使用藏语文,人口约4万人,中国西藏境内仅有约1200人。

关于夏尔巴人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在成吉思汗时代,位于四川甘孜的一支部队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西藏嘎尔定居下来,成为今天的夏尔巴。也有人说夏尔巴是从尼泊尔名叫“夏尔孔布”的地方迁居西藏的移民。夏尔巴人大都同意后者的说法。夏尔巴人有姓无氏,与藏族的姓名没什么区别,一般也不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还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