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英名,毁于神文。
西藏那曲,一个遥远却并不陌生的名字。它坐落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这三座庞然大物之间,在这些年里,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旅游网站上,甚至有时候成为高频词。
那里海拔超过4500米,离天很近,但离人类社会很远。高寒、缺氧、说来就来的暴雪,让它的美丽变得触不可及。到过那里的人一眼就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苦寒之地”。
在那曲,有一个地方叫安多,它的海拔比那曲平均海拔更高一些,唐古拉火车站就在这里。每天,在这里会有两趟火车短暂停靠,却没有游客下车。
不是他们对火车外的辽阔景色无动于衷,而是他们不被允许下车——火车外的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十几度,冬季的时候常常低达零下四五十度,氧气浓度只有内陆的百分之二三十,一旦下车,随时可能有人因强烈高反出现各种意外,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但即便透过车窗,看一眼几乎被压成一条“缝隙”的天空,也足以让一火车的游客惊呼。
而如果从火车外部视角看,这条蜿蜒的铁路,才是这片土地最不寻常的风景。
这其中的贡献者就包括“导师崇高师娘优美神论文”事件中的“导师”——冻土专家、两院院士程国栋。
01
青藏铁路作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整个工程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勘察, “三次上马、两次下马”的起伏。
1951年5月25日,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签署后第三天,毛泽东作出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定。1956年,原铁道部对铁道部正式承担修建进藏铁路的前期规划,开始进行勘测设计工作。1958年,全长 814 公里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建设。然而因当时经济困难,国家实力难以承受。1961 年3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和格拉段建设双双“下马”。
1967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工作的程国栋,第一次赴青藏线考察调研。
程国栋曾在采访中解释说,青藏高原的冻土,也被称之为多年冻土,就是说,它起码存在两年或两年以上,甚至可能存在成百上千年。青藏高原上也会出现夏天融、冬天冻的现象。但那是表层的活动,也叫活动层,而在活动层底下全部是多年冻土。
最可怕的是冻土里面有冰,就是说它冻的时候要结冰,变成冰以后体积要膨胀,就要发生冻胀;冰融化以后就变成一滩稀泥,就没有了承载力。所以说青藏铁路路基最大的挑战是冻土冻胀和融化。
程国栋说,在活动层里,冬天要冻,夏天要融,反反复复,会产生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说冻胀丘,好好一个地方因为冻胀,地面就鼓起来,他曾经见过昆仑山垭口有一个冻胀丘约14米高,直径有100多米,下面就是很厚的地下冰。
冻土层是世界性难题,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冻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在俄罗斯、加拿大之后 。居第三位。从分类上说,中国的高海拔冻土面积世界最大。世界上几个冻土大国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都为解决冻土技术难题付出了艰辛努力。世界上在冻土区修筑铁路已有百年历史,但因难度大,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运营近百年的俄罗斯第一条西伯利亚铁路,1996年调查时线路病害率为 45%。20世纪70年代修成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到1994年调查时,病害率已经达到27.5%。中国东北铁路的病害率则将近40%。
“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他们乘坐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上山,只有女同志才有资格坐在驾驶室里,男同志全都在后面的车斗里,在程国栋称之为“搓板”的砂石路上晃荡了整整一个星期,“颠得心里难受死了”。
还有一次更加惊心动魄。当时是7 月的一天,张鲁新和两个同伴到尺曲河一带考察。“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天昏地暗,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不知东西南北地摸索着,感觉离营地越来越远。”夜里3点,浑身湿透的3个人再也走不动了,蜷缩在一个避风处,开始谈到了遗书和如何保留冻土资料。迷迷糊糊中,张鲁新似乎听到了有人带着哭声呼喊他们的名字。
原来,大本营里的程国栋等人苦等两天不见张鲁新归来,预感到他们出事,急忙寻找,当时程国栋急得大哭,打着火把,在空旷的荒原里高喊张鲁新等人。
“我们3 个人又累又饿,已经没有力气发出一点声音。万般无奈中,我们搜出身上还有的一个防水纸烟盒以及最后3根火柴, 把烟盒撕成了3条。点燃一条,被风吹灭了;再点燃一条,还是没人注意。只剩最后一点希望了,我颤抖着把最后一条烟盒点燃,火苗蹿起。借着黑夜中的一丝光亮,同伴发现了我们。”
在这样的环境中,程国栋、张鲁新他们坚持了8个月。
比如前文所提到插在铁轨旁边的铁棒,它是一根密封的热管,里面充入工质(如氨、丙烷),管的上端是冷凝片,下端是蒸发器。在寒冷季节,多年冻土温度高于空气中的温度,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吸收多年冻土中的热量而蒸发。
由于蒸汽在管内有压差,在管道中的蒸汽压力沿热棒的中心通道流向冷凝器,在相对低的温度下释放后变成液体,接触壁后冷凝的汽化变成液态,在重力作用下回流,沿着蒸发器的壁然后再蒸发,如此循环将大气的冷量源源不断地传到多年冻土中。而在温暖的季节,冻土温度低于空气温度,热棒停止工作。
包括热棒、块石路基结构、通风管路基、遮阳板在内的“冷却路基”思路,是创造性的,它们保卫了青藏铁路。
03
一位工程专家告诉刀哥,包括青藏铁路在内,中国道路桥梁大工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人奋斗的成果,老一辈的奉献与成果,值得后辈尊敬。
可以说程国栋不是浪得虚名。他对青藏铁路做出的贡献,当得起国家给他的荣誉,世界对他的认可,也当得起学生对他的崇敬。但学生对导师包括师娘的情感表达,放错了地方,本来是尊师宴上不无肉麻的祝酒词,竟然出现在一个自然科学核心学术期刊上,而且还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赞助,这何其荒诞!
出现这样的怪事,程国栋本人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一世英名,毁于神文,令人不甚唏嘘!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