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告诉孩子,现实残酷,能力和价值越低,将来被淘汰的就越快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

华为宣布大规模裁员,宁愿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也要在中国区裁掉近7000人,年龄大多在34岁以上。

虽然此事尚未确认,但近年常传各企业裁员消息,很多人觉得华为老总任正非对待员工太苛刻。

对此,任正非的回应是:

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失去危机意识;

如今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换句话说,裁员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员工过于“懒散、安逸,没有危机意识”。

事实上,华为支付高昂的赔偿金来做这件“得罪人”的事情,完全是为了企业本身着想。

如果华为今天不赔偿10个亿,未来就会因为这些员工的“不作为”拖累企业,损失更多个10亿元。

其实,这不是第一个开始裁员的知名企业了。

西门子因调整生产线,重大调整1万余人;甲骨文中国业务调整,裁员900余人;科大讯飞优化了30%人员;雀巢把人工配送改用仓库网络配送,裁减掉近4000人……

大公司尚且如此不稳定,不用说那些中小型公司了。

所谓安逸的工作,在这个时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这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牌印钞公司曾鼎盛一时,承包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钞票,每周印刷的钞票叠加在一起的高度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

可是近两年以来,公司资金周转不断出现问题,加上公司本身的技术停滞不前,导致今年损失了价值4.9亿英镑的英国新版护照的巨额订单,公司受到严重打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支付的变革。

目前,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平台的普及,使移动支付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出门几乎不需要带现金,对于钞票的需求自然是急剧下降。

面对华为裁员这一事件,我们重新回过来听一下那些鼓吹“学习无用论”的人怎么说。

“现在学习根本没用,寒窗苦读16年大学毕业,结果发现,那些初中辍学,跟着父母做生意的同学,已经有房有车了。”

“研究生毕业不也就是为了考公务员吗?最后还不是那些有关系的人考上了?大学四年,混个文凭就好了,赚钱还是得拼爹。”

“就算进了华为,也免不了被裁员的命运!”

鼓吹学习无用论,是最卑鄙的谎言。

曾经有一个湖北孩子,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他一直被同学认为“土”。城里孩子用的复读机他没见过。城里孩子吃的麦当劳,他没吃过。

他没有因此沮丧失落,刻苦学习三年之后,他以7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武汉大学。

在灯红酒绿的省会城市,他没有迷失自己。像高中时一样,他还是将所有心思用在了学习上。

那时候武汉大学实行学分制,只要修完制定的学分,不管入学几年,都能拿到毕业证书。他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当时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证。

甚至在读书期间,参与了教材《深入DOS编程》一书的撰写。

所以,请告诉孩子,命运偏爱努力的人!读书改变命运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一个孩子,能否赢在起跑线上、能否充分开发自身的天赋、能否在将来变得有出息,家庭环境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这7种家庭,已经预定了未来成功孩子的名额!一起来看看吧。

  • 父母有“品质”的家庭

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让人非常愤怒。

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上了公交车,坐在座位的一位农民工见状赶紧起身让座。

本来是一件好事,没想到这个中年妇女一把将孩子揪过来,大吼一声:

“不稀罕你让座,满身细菌。”

当时气氛非常尴尬,农民工在下一站就默默下车了。

看到这一幕,除了心疼这个农民工,我更心疼那个母亲身边的孩子。

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她不仅用尖酸刻薄的语言侮辱农民工,还把这种错误意识灌输给她的孩子,在孩子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贵贱之分的种子。

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父母是什么样,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样。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父母的修养,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

  • 父母恩爱的家庭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他们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要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之间即使有矛盾冲突,也应避开孩子冷静处理,以免孩子受到不良的刺激,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更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与对方较量的筹码或攻击对方的工具,让不懂事的孩子卷入大人的是是非非之中。

海清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英语长作文,不但词汇量丰富,还涉及同龄孩子很少思考的男女平等问题。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海清表示她从来不逼孩子写作业。在微博中,她也发出了令许多家长羡慕嫉妒恨的一段话:做作业完全不用陪,还会安慰自己说“不要对作业有反面情绪”,成绩给力,典型全能型学霸!

谈起教育孩子的经验,海清说:她从来没把儿子当做小孩来看待,而是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在海清看来,陪孩子就是单纯的陪,孩子想做什么家长是不能过分插手的。「他不是我们后半生的延续,他是他新生命的开始。」

  • 学习型家庭

“诗词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的高考分数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惹得众多网友羡慕不已。

如果家长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积极的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会管理情绪的人,人际关系也不会差。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他会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

请相信,如果你给孩子带来的是忧郁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忧郁和悲观;

如果你为孩子献上欢乐与喜悦,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

  • 好好说话的家庭

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的成长事例:

小时候因为父亲经常出差,女孩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的性格十分强势,管教也很严格,不容许孩子放错,更不容许顶嘴。

一次,女孩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回家告诉妈妈,妈妈不但不找学校反应,反而将女儿大骂一顿:“你是猪啊,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和别人打什么架啊!”

那次,女孩哭得很惨,从此在外面被人欺负了,从不敢告诉妈妈。

对女孩来说,语言暴力算是家常便饭,每天如此,原因无非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练琴之类的小事情。

“你怎么这么笨!”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

“你猪脑子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能弄错!”

每一句话都像一支箭,使劲往心里戳,导致女孩小小年纪就天天有自杀的欲望,还曾自制一瓶毒药,想在忍无可忍难以支撑的时候,在深夜拿菜刀杀了母亲,然后服毒自杀。

幸好爸爸及时发现,密切关注,才让女孩放弃轻生求死的欲望。

这样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要不是发现得及时,很可能又是一个惨不忍睹的家庭悲剧。

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远远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本身有多大的危害,想着只要出于好意,孩子总能领会。所谓“打是亲、骂是爱”是他们最好的挡箭牌。

可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语言暴力简直就是摧残,而且是毁灭级的摧残。

善待自己的亲人就是善待你自己,说到底,好好说话,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 有规矩的家庭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立家规,首先是责任使然,家长有这个意识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孩子有这个意识让家庭因为好习惯而变得更好。

家规不单单是针对孩子,而是针对家庭的每个成员,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从小立好的家规。

对孩子来说,这些规矩就会成为习惯,而不是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