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的“心声社区”中有一篇《任总在个人绩效管理优化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任总提到了公司写日志的问题,他说过去是因为市场人员撒得开,管理体系跟不上,只能通过写日志来看他的工作。随着组织建设完善,并不需要强调写日志。而文员、主管都在一起工作,每天工作成果都看得见,完全没必要写日志。
既然工作日报对管理者与一线员工都有意义,那为什么还会遭人诟病?
我想有两点原因:一是重复劳动,二是信息不实。
任正非谈到主管看得见文员工作,就没必要再写日志。这里写日志就是重复劳动,确实是浪费弹药。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会关注下属的重点任务,询问员工工作进展。员工在任务异常或有阶段性成果时,也会进行汇报。如果再填工作日志就相当于将这部分信息再搬运一遍,“嚼过的梨子自然不甜”。
除了重复劳动打击员工积极性,信息不实也会让工作日报的价值大大降低。
很多工作并不能简单地去用时间衡量,尤其是创作型活动。比如,一个设计师用了半天时间搜集同行业信息,然后用3个小时思考设计方案,最后用5分钟做了一个LOGO。搜集信息、思考方案、设计LOGO这些活动的时间都是弹性的,有时候没有灵感,可能会思考更长时间,这个过程没有输出成果,领导可能就会觉得你把时间浪费掉了。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创始人事件,要求设计师一天设计100张图供领导选择。在某些领导眼里,只有“图”是输出成果,抖音里15秒就能设计一张海报,你一天设计100张图不挺正常吗?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应对桀骜不驯的优秀应届生?
大意就是公司有个应届生技术水平很高,堪比孙悟空,也和孙悟空一样不好管,不加班,三天的活儿一天就干完了,后面就刷微博不接受任务了。
我曾经与我的老领导相处和谐,他交给我一项任务,就会告诉我什么时候完成,同时,分解成几个步骤,比如要完成一份产品规划PPT,一天交框架思路,三天交初稿,5天交终稿。定好分解计划之后,我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结果,他也不会干涉我每天的工作安排,这让我很是感激。
他说:“只要你能在相应时间内满足我的需求,你自己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后来,我接受一项工作也会主动分解计划,然后向他说明细分活动的节点,也算是彼此的默契。
你是否遇到过有同事跟你交代一件任务,然后每天都问进展?工作一多,你可能就会觉得不胜其烦。
回到员工填写日志的问题,如何既发挥日志的作用又不被日志所累?
其实,日志只是时间管理的一种工具,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配合其它方法,简化日志工作。
这里有一套经过验证的任务推进方法,我把它总结为:由预设结果倒排计划,每日事项清单化,日志复盘再循环。
1)由预设结果倒排计划
要想让领导放手就应该先让领导放心,也就是说我们承接一项任务,需要给领导安全感。而安全感来源于确定性,未来是清晰明确的,那自然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在上述领导管理员工方面,我提到领导要抓结果,如果任务复杂,则进行计划细分,这其中细分计划也是员工要掌握的工作方法。
在咨询行业,细分计划一般采用从成果倒推的方法,也就是“输出驱动”。在着手工作前,你要先勾勒出预期结果的大致构成,然后根据预期结果倒排计划。
每日计划示例
Excel表格模板可以参照:
高效秘技!用EXCEL制作导航页和日志表管理日常工作
那我们要从哪项任务开始?
《吃掉那只青蛙》一书中讲到,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只活青蛙,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了。
为了保证我们的工作没有偏离目标,我们就要进行检查,检查每天的工作是否按预期完成。如果没有,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改进处理方案才能纠正偏差?我们按照目标、现状、改进方案修正计划P,便可以进入新一轮PDCA循环,从而一步步趋近目标。
我是董楼主,一个职场江湖说书人,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赞留言,谢谢。
参考资料:
《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史蒂夫·马丁 / 诺厄·戈尔茨坦 / 罗伯特·西奥迪尼
《靠谱》,大石哲之
《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