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国成了互联网高度应用的大国,全球前20的互联网公司,中国就占有9家,几乎可以与美国平分天下,有人说未来的互联网就看中美,如果说美国的互联网以科技为先导,那中国的互联网就依托于背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而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中,电商占据了半壁江山,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电商的交易额一次次引起世人的尖叫。而与此同时的是传统的线下门店却过得很煎熬。很多人认为传统门店没有前途,必须得做电商!但其实这是陷入了一个误区,电商可以说是中国的独特产物,除了中国,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其电商业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应用都没有占据主要市场,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日本的商业既有百年老店,也有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店,业态是相当的齐全,而且经营也是相当的老道。有一句话很现实,也很中肯,那就是:“日本是中国零售业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1994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百货公司在上海浦东开业,名称叫“上海第一八佰伴”。这是上海第一百货公司与日本的八佰伴集团合资经营的百货公司,八佰伴集团的总裁叫“和田一夫”,他将日本百货公司的经营模式带入了中国,一楼全部卖化妆品。而且百货公司里面还有个餐饮店,这种格局在现在看来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是在90年代的中国的百货行业当中是没有的。无论是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公司,还是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当时的1楼全部是卖羊毛衫或者衬衫,百货公司里面根本就不可能有餐饮店。
日本实体店与电商的数据分析
前面也提到过,日本零售业的科技创新至少比中国落后了5年,这是个事实。一个亚洲商业的老师被中国这一学生超越,一方面说明日本的商业没有迅速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社会对于商业的“过度科技”保持一种谨慎甚至抵抗的态度。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18年日本社会零售总额为283万亿日元,大约等于18.4万亿人民币。但是网购,也就是电商在整个零售总额当中的占比仅是6.2%,销售额为18万亿日元,大约是1.1万亿人民币。而我们中国在2018年,电商所占的社会零售总额比例已经达到了19.8%。
还有一个数据也比较有趣,日本家庭中有过网购经历的比例只有28%,也就是说有接近3/4以上的日本人,一年当中都没有上网买过一样东西,或订过一家酒店。日本的电商难道是这么落后吗?可以说已经被中国甩下了好几条大街,简直是处于一个半原始的社会。还有一个细分数据,2018年日本网购市场的销售总额刚才已经讲了,是18万亿日元,增长率是8.9%。其中物品的销售为9.2万亿日元,增幅是8.1%,占比占到了51.7%,也就是一半的人上网,就是为了买东西。另一方面的服务销售,包括订酒店、订机票等等,它的占比是37%,增加幅度是11.6%。第三个是音乐、影视等电子商品的下载销售,为2.4万亿日元,增幅是4.6%,占比是11.3%。
为什么音乐与影视作品的下载销售比例会占到11%?因为日本有一个特殊的状况,所有的音乐产品和影视作品它都很注重版权。现在我们中国电视台刚把连续剧播完,第2天大家就能在一些视频网站上面免费看,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版权交易没那么快,第2天看的话一定是盗版。所以去年就有两名中国留学生,因为这么一件事情,被日本警方逮捕,起因就是他们很幸苦的把日本的电视剧录了下来。然后马上翻译成中文,打成字幕,第2天就传到了中国的视频网站上面,日本警察说,你这是侵犯了著作权。
第二;日本拥有大量的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药妆店,而且十分的普及,加上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的各种自助售货机,现在东京许多超市都是24小时经营,所以实体店的24小时综合服务模式,使得线下的购物变得十分的便捷。记得我听一个记者朋友说过,他有一次去日本东北地区的一个农村采访,那个村只有五十几户人家,地方很偏僻,开车开到半路,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突然发现远处有个亮点,车子开近一看,原来在稻田的边上有一台自动售货机,卖饮料和方便面。后来汽车驶到了村口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灯火通明的房子,一看是一家24小时便利店。虽然是一个很偏僻的便利店,但是比起北京、上海的便利店来说,它的服务内容要齐全,它不仅有各类生活实用品和食品,书刊杂志,还卖一些小包装的水果、蔬菜,店里有ATM机,可以存款、取款、汇款,还有复印机、传真机和邮局的信箱,还接受快递和发送快递,等于是把一个小超市、银行、办公与物流的功能聚合在一起,可以说因为有这家便利店,居住在小山村里面,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味道和边界。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日本商业服务业态的普及与便捷,使得日本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使得电商市场的发展被挤压到了一个很狭窄的空间。
这种细节服务的过程和商品的体验是电商们所做不到的。电商只能提供优惠的价格和送货的便捷,但是不能提供体验。而且你也会担心买到假货或者真货与平台所展示的照片不一样。所以很多实体店老板在聊天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苦恼,说国内的有些消费者买电脑、买相机是先到实体店里面转一圈,看一看,摆弄一下,出了门就用手机下单,从电商那里买价格更优惠的货,实体店事实上就成了电商们的产品体验中心。那么这种情况在日本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因为线上价格和线下价格基本上是一样的。
中国逛街文化在逐步消失
正因为日本的零售业态努力营造舒适和体验型的购物环境,因此像东京这样竞争大、快节奏的国际大都市,大家还保持着逛街的习惯。下班之后,尤其是到了休息天,银座街头会把道路封了,变成步行街,让大家可以自由自在的逛街,轻松的买东西、吃东西,可以把一杯咖啡端到大街上面来喝。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来说,逛街他不只是一种购物行为,还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更是一种解压的活动。逛街是一种综合的消费行为,从家里出来坐地铁、轻轨开始,一天下来,也不只是买东西消费,也会坐下来吃一点。逛了一家店以后再去走第二家店,会产生连锁性的消费。一个市场与社会活力,是靠人们走出家门、走入消费场所来支撑的,而不是靠待在家里面等快递来支撑的。
日本实体店面临的四大挑战
小资白领们下了班以后或者休息天想逛逛书店,但是光看书没什么意思。最好还有个地方配杯咖啡或者红茶,吃点蛋糕,甚至把中餐、晚餐也解决了,于是就诞生了超级时尚的生活书店——“茑屋书店”。茑屋书店现在火得不得了,我们中国许多书店都像它学习,比如上海的“钟书阁书店”就学得很好,生意也很红火。当然日本的实体店也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出生率的低下,消费人口出现减少。二是越来越多的人崇尚简约生活,消费欲望出现下降。三是电商的发展冲击了实体店市场份额。四是日本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限制加班的政策,使得劳动力出现短缺。在这四大挑战的冲击之下,很多地方城市的一些百货店也出现了关门的现象。比如日本三大便利店在未来的几年之内,也都计划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店铺,同时降低加盟费来留住还能继续经营的店面。
其实每一位消费者都有尝鲜的需求,不会天天吃同样的菜,也不会经常买一样的衣服。因此大数据究竟有没有增加店面的营业额,实际上还是个问号!其实进实体店最需要的是一张笑脸和向顾客们提供高品质的商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会有回头客,有了回头客就有了生意。做零售业没那么复杂,过度科技会使得本末倒置。日本零售业的科技创新比中国落后,但是日本人不是不知道。智慧商业本来就是很暴利的零售业,你一定要去搞一些过度的高科技性花样,只会增加运营成本,最终让店开不下去,所以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的体验消费,才是让实体店开下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