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650字,阅读需5分钟
今天上午,据《环球网》转述日本共同社报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1个谈判参加国23日就不含美国的新协定全貌达成共识,决定3月8日在南美国家智利举行签署仪式。
据报道,TPP11国首席谈判代表会议22日起在东京召开,并敲定上述事项。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退出TPP一周年之际,新协定谈判全部结束。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茂木敏充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肯定了11国共识是“对我国和亚太地区未来而言划时代之事”,表示在协定生效后“会把TPP的扩大纳入考虑范围”。
其实就在去年4月,日本政府提出将引领“11国版TPP”时,中国舆论场一片轻视、嬉笑之词。国内舆论认为其“没有实际意义”、“搞不成”,嘲笑日本经济停滞还想“搞事情”。
而北京时间“锐评”当时就发布评论文章《切莫轻视日本版TPP,中国需留神潜在挑战》,指出“TPP本身作为一种多边贸易谈判机制,本身是有魅力的”,“日本如果调低一些价码,未必不能吸引更多国家加入,甚至如果能让各国尝到甜头,也未必就不能扩大规模”。
可惜的是,这种理性的判断当时却遭到网民的嘲笑斥责,认为是“长了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好在时间可以说明一切,事情的发展正如锐评君去年判断的一样,尽管沿袭了TPP的大部分条款,但新版的TPP最终暂缓了原有20个条款的实施,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电信争端、投资等,这正是锐评君所说的“调低价码”。
而目前,虽然距离这个新的TPP的达成还有距离,但显然参与各国达成共识已经说明锐评君当时的判断更符合实际情况。
有趣的是,很多所谓的“舆论领袖”总是喜欢谈论日本“搞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可能忽视了:参与各国为什么要参与这个新版的TPP呢?其实还是各国从自身利益角度考量做出的选择,也说明了TPP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还是有魅力的。
在此再普及一下,所谓TPP实际上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greement)的缩写,其本质上是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本来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美国加入后扩大到12国,并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由于该组织一直没有让中国加入,而且其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又挑战了中国的底线,曾经被视为美国围堵中国的一个手段。很多人出于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因此就开始否定TPP本身的价值,认为这种协定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但这就好像张三从李四那里借来一根木棍,然后打了王五一棍,王五当然可以认为李四不是好人,但如果因此说这木根就不硬,甚至否认这是一根木棍,就比较荒谬了。
那么TPP这根棍子硬不硬呢?锐评君认为,其本身作为一种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确实有更加开放自由的合作方式,缔约各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开放市场,如果运用得当,某种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否则当初精明的美国政府也不可能积极加入并主导。
不过就中国来说,TPP的设置了过高标准和过高质量的门槛,很多要求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对中国来说目前的“价码”并不合适。因此,去年新的TPP提出邀请中国加入时,中国方面对此并不感冒。
在未来,虽然新版的TPP尚未达成,但显然包括日本的参与国会将其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筹码,这在之前已经有所预兆。比如在环境保护领域,日本就曾提出希望TPP中的规则可以作为RCEP谈判的基准。对此显然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不过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也在积极推进中,2017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间隙,参与中国RCEP谈判的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少刚就向媒体透露,2018年会有10个自由贸易区(包括升级)在谈,大数有10个自由贸易区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在推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2018年成为自贸区建设的收获之年。”
而在锐评君看来,除了RECP的加持,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本身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相信即便TPP未来达成,只要积极做出应对,也并不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梁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