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聚焦中美博弈:从“香会”看亚太安全趋势

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落幕。在中美博弈、俄乌冲突持续的大背景下,因疫情停摆两年后恢复举行的“香会”备受国际瞩目。香格里拉对话会全称是“亚洲安全峰会”,常被认为是亚太安全形势的“温度计”和“风向标”。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率团出席,表明中方对“香会”的高规格参与。

中美关系在这届“香会”上尤为突出,不管什么主题和环节都会多少涉及这个话题。其中的重头戏就是中美防长各自的大会发言以及双方的线下会晤。

美国防长奥斯汀率先演讲,主题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未来步骤”,说白了就是“印太战略”的军事篇。按照拜登政府搭建的框架,“印太战略”是一个涵盖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综合性战略。美国高官之前对政治和外交方面讲得较多,今年又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但军事部分,奥斯汀这次演讲算是为数不多的一次系统性阐释。与许多人的预料一致,美方演讲充斥着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在台海、南海、中印边界争端等问题上给中国扣各种帽子。

美方这次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它的海岸警卫队特别高调,海岸警卫队司令首次参加了“香会”。海岸警卫队就是海上警察,一般在家门口,即领海、毗连区最多专属经济区执法。但这次美国防长称,要在西太地区永久部署海岸警卫队,也就是要在西太“执法”。这是典型的“长臂管辖”。

魏部长的演讲主题是“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除了阐述中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等理念,展示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等作为外,魏部长还就台湾、南海、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危机等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阐明了中方立场。从现场情况看,中国防长演讲受到格外关注,会议大厅座无虚席,甚至会场两边过道都站满了人。

当前,亚太安全正面临两种理念、两条道路、两个前景的博弈。美国的理念就是结盟、拉小圈子并针对第三方,不时刺激一些安全热点。导致的后果已经非常明显,就是给整个地区带来分裂动荡。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近年来明显增多,每个问题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的影子。

中国的理念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结伴不结盟,以及体现在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方案中的“新安全观”。大国争霸常常带来战争,过去曾引起深刻反思,但这些教训现在慢慢被遗忘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我们应该摆脱国强必霸引发大国争斗最后走向冲突战争、冷战热战的那套窠臼。这就是中国安全理念为什么“新”。

亚太地区两种安全理念的博弈,将会导致两条道路和两个不同的前景。结果如何,当然取决于地区国家的共同选择。但中美两个大国都应意识到,如何处理彼此关系不仅对地区安全前景,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利害关系在今年“香会”上也体现得很明显。每场会议的提问环节,问题基本都是围绕中美。

除了中美关系和两国防长互动,地区国家在今年“香会”上的声音和表态也值得高度关注。地区国家站位不太一样,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除了个别国家紧跟美国,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意向。很多国家愈发注意到中美对立对抗带来的风险。它们更加担心两个大国对撞会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压缩它们自主作为的空间。

其中,东盟国家明确表态不希望选边战队。过去美国对华采取“竞争性接触”政策,地区国家外部环境相对宽松,能够更加容易地与两个大国合作,维持平衡。但现在美国声称“对华接触政策”已经结束,同时加大施压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这显然不符合地区国家利益,因而引发忧虑遭到抗拒。

透过“香会”看周边海上争端

按照不久前美国务卿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所声称的“美国将通过‘投资、结盟、竞争’等手段塑造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再结合奥斯汀在香会上所释放的“美将强化‘四边机制’‘奥库斯联盟’‘美与日、韩、菲同盟关系”等信息分析,未来美国将在包括东海和南海在内的西太平洋方向依托双边军事同盟、在印度洋方向凭借“四边机制”、在南太平洋方向依靠“奥库斯联盟”对我国进行战略和军事围堵。

其手段除了传统的基地使用、联合演习、情报搜集、“航行自由”行动外,还可能会在无人机、无人潜航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装备等新型军事技术和战争样式等领域有所展现。此外,鉴于“四边机制”和“奥库斯联盟”都有针对中国的成分,未来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个机制最终走向融合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事实上,只要把日本拉进“奥库斯联盟”抑或让英国加入“四边机制”即可。

今年2月美国出台的《印太战略》文件强调美国是一个“印太大国”,决心加强在印太地区的长期地位和承诺,将关注包括太平洋岛屿在内的每个角落。美国的目标是寻求成为太平洋岛国不可或缺的伙伴,扩大在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存在,提升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从其安排顺序看,太平洋岛国的地位与南亚、东南亚的伙伴国地位相当,试图向国际社会展示美“不会放任太平洋区域倒向中国一边”。

结合上月在华盛顿举行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和奥斯汀本次香会讲话内容看,美国海岸警卫队对东南亚地区的投入和力量部署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尤其是美国所声称的对“灰色地区”采取行动,利用美国政府的全部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这其中就包括美国海岸警卫队“史无前例”地在亚太地区的部署。美国部署针对的目标虽然没有明示,但彼此心知肚明。

反华成为美国政界的“主旋律”

中国认为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美国认为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要按照美国确定的标准划分阵营,在对抗中遏制对手,压倒对方,谋求绝对优势。

“首要战略竞争对手”是美方定位中国的主题词。通过追赶、跟进和超越,促进国际经济、军事和社会的进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美国梦和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的中国梦,异曲同工,可以并行不悖。然而,美方显然更看重两败俱伤式的恶性竞争,把其上升到“价值观”和“领导权”的层面,渲染中国“是步步紧逼的威胁”,不仅要确保“能够对中国或任何想要挑战美国的国家施加可信的威慑能力”,而且扬言用军事力量对抗中国所谓的“咄咄逼人的霸凌行为”,把中国塑造为美国的对手甚至敌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不久前的“中国政策演讲”中称,美国国务院正在成立一个名为“中国组”的新机构。此前,美国防部已经成立“中国工作组”,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有一个“中国任务中心”。这些机构名称不同,但目标都是“应对美国在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威胁”,美方对此也是直言不讳。

美方多个部门成立专门针对中国的政策研究和建议机构,让人不由想到冷战时期美方针对苏联的各种机构。从实际效果看,美国各部门纷纷成立“中国小组”,可能会在美国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场“反华思想竞赛”,进一步恶化美国对华政策认知和中美关系。美国国内以及美国政府部门内部已经在涉华问题上形成带有严重主导性偏见的所谓“共识”,对华理性客观声音在这种偏见“共识”和民粹氛围下遭到压制。

美国国防部、中情局和国务院纷纷成立专门“应对中国”的机构,潜藏着巨大风险。这会加剧美国政府在对华事务上的所谓“紧迫感”。这些机构的成立不仅引发中国警惕,也给了美国国内各界一种心理暗示,即中国对美国“威胁”很大,中美关系状况非常恶劣,中美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非常高。这种暗示的危险性在于,它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所谓的“印太战略”没有未来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战乱冲突、恐怖主义、移民难民危机都能从贫困落后上找到根源。毫无疑问,发展应该成为地区国家的第一要务。亚太安全与亚太发展紧密相联,发展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安全是促进发展的条件,安全和发展并重才能实现可持续安全。而美国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沉迷于大国竞争的产物,建立在一系列误判和错觉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公布了印太战略的未来步骤,充满自我矛盾。

印太战略打着和平的旗号,却以排他性的军事同盟为核心;口口声声基于规则,却无视规则中的规则也就是别国的主权;扬言反对改变现状,却带头破坏地区原有的安全架构;三大手段中两个与军事有关。从“亚太”到“印太”尽管一字之差,但却在悄然改变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为在中国大门口拉帮结派,鼓励更多的盟国、伙伴介入亚太事务打开了方便之门,进而使“塑造亚洲战略环境”的操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成为印太国家的代名词,拼凑军事同盟成为推行印太战略的主要手段。

印太战略的未来步骤之一是把中国的台湾推向风口浪尖。美国不断在所谓“一中政策”中夹杂私货,公然把台湾地区纳入所谓合作伙伴的体系,声称要继续协助台湾强化“防卫能力”,坚持对台出售武器,不断触碰一个中国的底线,为常态化的干涉中国内政提供战略依据,构成了对中国核心利益的重大现实威胁,使得台海地区的安全风险陡然升高,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必然会引起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坚决反对。

而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不仅是最终解决南海问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国际通道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推进“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磋商,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这比任何来自别人的武力保卫,更加有效和有利。任何试图诱使中国和东盟国家偏离发展的向好趋势,陷入并不存在的“安全陷阱”进行恶斗,都是别有用心。任何大国的军事介入,试图导致地区战乱的景象在亚太复制的阴谋,都值得共同抵制。

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的意图是维护其霸权体系,是一个制造分裂的战略,是一个煽动对抗的战略,是一个破坏和平的战略。“印太战略”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地区国家普遍意愿,服务一己之力,注定是一个失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