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榴莲,当今世界的“巴别塔”。地球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种植物,能不假思索地把人类撕裂成两派。
对于非爱好人士来说,闻到味儿都恨不得原地晕倒。
此情此景,真正的榴莲爱好者,却只想唱出他们的主题曲:♪♩ ♫ ♬有石猴,有石猴,宁愿选择榴莲不放手……
更让人分裂是:虽然表面上说,每100个中国人里面,吃榴莲的只占8个。但2019年,中国人却真金白银地砸了112亿来进口榴莲,硬是把榴莲推上了“水果之王”的宝座。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水果分会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水果进口金额95亿美元,其中鲜榴莲占了16.0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头牌。
话说,马上就到6月,2020年的榴莲季即将开场,阿信一条新闻闪瞎了双眼:
今年,中国向泰国定购了2000万吨榴莲!
2000万吨啊!
所以,中国人,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疯了似的吃榴莲了?!
榴莲那么“臭”,为啥还要吃?
早在20世纪之初,郁达夫先生曾在《南洋游记》中写道:
“榴莲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到了21世纪随着商业、科技和物流的发展,榴莲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而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的榴莲进口额更是增长了惊人的700%。
对于喜欢吃榴莲的人来说,除了甜蜜绵软的口感,更让他们难以割舍的,就是那种特殊的香味。
智宏院士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在新加坡工作的时候,有人买了几个榴莲带进研究所大楼。榴莲的气味在中央空调的循环之下很快遍布整个建筑,很多人就出来骂娘,后来研究所就禁止榴莲进入了。
庞大、飞速增长的中国榴莲消费市场,也刺激着榴莲育种企业,他们希望尽快找到榴莲“异味”的来源。
以期降低特殊味道,培育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新品,让十多亿中国人全都沉迷榴莲不能自拔。
于是,新加坡人掏出了5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专门寻找其中的秘密。2017年10月9日,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
他们以最“臭”的猫山王榴莲为样本,首次公开了榴莲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并为我们揭晓了榴莲“臭味”之谜。
通过与多个已测序的植物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榴莲与可可、棉花亲缘关系较近,榴莲大约是在6200万年以前从与可可树和棉花的共同祖先分离的。
而榴莲具体的起源,很多考证资料显示且公认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榴莲原产地,后来移植到泰国、越南、菲律宾、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国,但这个说法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
值得说一下的是,榴莲属已知的约30个物种中,只有9个种是能吃的。
不过,这项研究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榴莲“臭味”有关的基因。
虽然榴莲挥发性气味的主要成分已被研究得较为清楚,榴莲果肉的挥发性气味中含有约20种化合物,其中含硫类化合物的含量占一半以上,是榴莲“臭味”的主要来源。
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则希望将这些榴莲基因组研究成果应用到榴莲新品种培育上,特别是“无臭”榴莲的研发上。
目前全球的榴莲栽培种很多已处于濒危状态,榴莲基因组信息的发现,将有助于榴莲多样性保护,同时也将有助于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
但问题是,在古代,大热的天,究竟是谁会突发奇想,把这么有味道的东西带进中国的呢?
从郑和的便便说开去……
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但对于不爱吃榴莲的人来说,第一个吃榴莲的人,那就叫想不开。
论气味,榴莲的味道比得过烂葱、马拉松之后的运动袜、呕吐物或者臭鼬喷雾。不喜之人认为其气味不堪,新手吃货能循着这呛人的味儿挑选出熟果。
臭鸡蛋的生化攻击有多令人难忘,那么榴莲就有多么从生理上让它们不可原谅。
在他们看来,这坨黄黄的、软乎乎的物体,应该交给专业的猫猫填埋师进行处理:
面对这种气味过于“芬芳”的水果,第一批来到东南亚的华人编了段子:说郑和下到南洋后,在一个树下拉了便便,之后不久这树就结出了果,也就是榴莲。
但传说只能是传说。其实,历史上,对榴莲的最早记录,来自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一位叫马欢的人,他精通多门语言,是随队翻译,并写下一本《瀛涯胜览》。
在书里,他写到:
“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焉’。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则五六瓣裂开,若臭牛肉之臭。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瀛涯胜览》中有关榴莲的记载
赌尔焉大概就是榴莲的英文Durian的音译。在马来语中的意思是“带刺的果子”,恰是榴莲的外貌特征。虽然段子不可信,但可以确定的是,郑和的船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群吃到榴莲的人。
虽然郑和船队第一个吃到榴莲,但他们却没有将榴莲带回来。
大概率是因为,从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水果就应该清淡和芳香。除了外形怪异,会被误认为是暗杀皇帝的武器之外,浑身散发的浓烈的特殊味道,也可能是阻碍榴莲进入中国的一大障碍。
除了浓烈的怪异气味,榴莲难以进入明代的中国市场,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的气候也很难栽种榴莲。
榴莲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植物,所需要的终极条件就一个——热。然而,在明王朝的辖区之内,还真的难以找到适合它生存的方寸之地。
所以在明清的数百年间,中国人对榴莲都保持了相当的“冷静”和克制。
中国榴莲市场:一场泰国和马来西亚的隔空竞赛
至于榴莲是什么时候被带入中国,已经找不出实际的可考证据。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无论是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向中国出口榴莲可是一个上百亿的大生意。
但泰国仍然是目前唯一允许将整颗鲜榴莲直接出口到中国的国家,在占据了中国榴莲市场占据着垄断地位。
受疫情影响,泰国关闭了健身房,于是在清迈,一家榴莲店请来健身房教练性感助阵卖榴莲。
而其他两个主要的榴莲生产和出口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只能通过边贸小额贸易、冷冻榴莲果肉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主要是出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考虑,整颗榴莲的污垢和虫害风险使得中国对于榴莲进口十分小心。
而泰国的榴莲有着成熟的生产、加工、运输体系,榴莲在落地之前就会被采摘下来,经过清洗、消毒、包装后通过边境运至中国,整个过程不超过120个小时,确保了榴莲的新鲜、安全。
而和中国不接壤,且没有完善的榴莲消毒、运输体系的马来西亚,直到2018年,马来西亚的带壳整颗榴莲才可以直接进入中国,但也必须是在-80至-110摄氏度之间冷冻不少于1小时的榴莲整果。
从正规渠道来说,中国市场上的榴莲之争主角是泰国榴莲和马来西亚榴莲。
泰国榴莲现有200多个品种,普遍种植的有五六十种,而引进中国的只有金枕头、青尼、干尧,其中金枕头占了80%以上。
马来西亚榴莲的品种更加丰富,已注册代号的就有200多个,目前引进国内的品种只有猫山王(D197)和苏丹王(D24)。
因此,细分到品种,主要是泰国金枕头和马来西亚猫山王之争。
在马来西亚,据说还有一种被称为“树上黄金”的稀有榴莲——黑刺榴莲。
黑刺榴莲的来源,是因为某种变异,在榴莲外壳的顶部长出了一根黑色细刺,它气味清淡,甚至能吃出一种优雅的奶香味。
图:《水果传》
它的种植条件极其苛刻,导致产量十分稀少,它独特又丰富层次的风味赢得了众多美食家的味蕾。
图片来源:《水果传》
这是连蔡澜都难抵御的美味,他还曾专门去到马来西亚产区槟城,就是为了吃上一口黑刺榴莲。
据说,在马来西亚,还流传着“只能吃掉落的榴莲,不可人为采摘”的说法。
所以品尝新鲜榴莲,人们还会特地在“吃之前摔一下”,这是模拟了树熟跌落的过程,口感才会好。
图片来源:《水果传》
当榴莲里沉甸甸的果肉,在外力作用下,与果壳分离,才会开始慢慢发酵,果肉变软,香味开始散发。
一般来说,跌落后的榴莲,2、3小时就会发酵充分,果实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看到这里,也许不少小伙伴会问,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啥我们自己不种产榴莲呢?
这个问题吧,还要从1970年代开始说起,那时候相关科研单位就进行过尝试,但由于种苗嫁接、改良等方面原因,最终没能成功结果,也因此一度不了了之。这曾令业界普遍认为,海南的土壤及环境,也并不适宜榴莲生长。
并且,榴莲树的栽种比较困难,榴莲树从栽种到挂果大概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并且一棵榴莲树的占地面价较大,这样的话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比较低。
虽然通过现代科技,可以解决上个世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要真正培育出成规模的“国产榴莲”还有相当一段的路要走。
随着榴莲消费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榴莲也开始具备了某种社会化符号的意义。
在马来西亚,拥有一个榴莲园不仅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同时也是一种声望的象征。而在新加坡,不吃榴莲是一种“社交绝症”。
Anyway,也没有必要那么较真,不管爱不爱吃榴莲,请做一颗榴莲,不去讨好所有人。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号 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