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特写:疫情下的澳洲醒狮表演团

每逢农历新年,澳大利亚各地的舞龙舞狮团都会忙得团团转。可是今年将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近来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疫情反复,许多农历新年庆祝活动要么被取消,要么不得不缩小规模。

“我们舞龙队到现在还没有接到一个订单,”维州最大规模的醒狮团之一、墨尔本中华青年会舞龙队队长詹智皓(Franklin Chan)在接受采访时说。

不只是詹智皓的舞龙队受到了严重影响,事实上,近日联系的多家醒狮团都表示今年接到的订单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约60%到70%。

就连坚持在春节期间举行舞龙舞狮游行近百年的墨尔本唐人街今年也不得不打破传统,具有重要文化象征意义的“千禧龙”将首次缺席农历新年庆祝活动。

在悉尼,各地方市议会都决定缩小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的规模。

Parramatta市议会已取消了大多数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仅保留了花灯游行。

Willoughby市议会计划于2月20日在The Concourse剧院举办文化庆典音乐会(Cultural Celebration Concert ),随后将于2月27日举行首届农历新年喜剧节(Lunar New Year Comedy Festival)。

而往年都会举办“亚洲以外最大规模春节庆祝活动”的悉尼市政府今年也选择只保留80个独立的小规模活动,包括实施社交距离限制的年货市场、点亮花灯以及在当地餐馆举行的一些小型活动。

订单屈指可数

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舞狮舞龙表演吸引的薛宝林(Cecilia Hsieh)说,新冠疫情对她创立的弘德国术团来说是一次“双重打击”。

据薛女士回忆,去年农历新年期间,她们在即将抵达舞狮表演现场的时候接到了邀请他们的餐馆的老板的电话,告诉她不用来了,因为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

鼠年大年初一那天,澳大利亚确诊了首例新冠病例,许多华人社团、商家和企业的活动被迫纷纷取消,餐饮业陷入停滞状态。

薛宝林感叹,目前来看,2021年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没有收入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更新舞龙舞狮的道具和服装,还要精打细算才能保证场地租金能按时交上。

除了弘德国术团之外,由于前景不明朗,再加上交不起一年四万多澳元的训练场地租赁费用,周家拳武术协会也不得不将每周的训练搬到了可以免费使用的天后宫,团队人员规模也不得不大幅缩小。

对于这些依靠志愿者的社区醒狮团来说,表演场次的大幅减少无疑会带来沉重的财政打击。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其实远不止这些。

在维州乡镇城市本迪戈(Bendigo),已经有了上百年历史的大金山瑞狮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往年,他们农历新年前后一天要跑十几场表演,而今年,他们只接到屈指可数的订单。

“我们还流失了不少成员,”大金山瑞狮成人舞狮队教练克林顿·米勒(Clinton Miller)说。

队员交替在往年是正常现象,但在目前这种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正常招收新成员。

“[舞狮]这个概念对于[本迪戈当地]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因此,只有扩大团队规模,才能让大家感到有安全感。”

在昔日的淘金小镇本迪戈,每年复活节街头游行都是醒狮团展现自己招募新成员的大好机会。

但是去年,这座城镇的第150届本迪戈复活节(Bendigo Easter Festival)活动因为新冠疫情而被迫取消了。

直到今天,这支百年老团还尚未开始招募新队员的活动,人员出现青黄不接。

从“狮头狮尾”搭档到人生伴侣

虽然从字面上看“舞狮”好像与“舞蹈”更为接近,但其实舞龙、舞狮属于武术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即便是在没有表演的日子里,醒狮队员们也需要每周进行常规训练,以维持体能和技巧。 因此,疫情造成的十多个月的停训对队员来说影响很大。

周家拳武术协会的教练兼发起人林志浩(Frank Lam)笑着说,一些狮头队员长出了“疫情膘”,而这会给那些负责托举动作的狮尾搭档们增加难度。

有别于单人体育运动,舞龙舞狮是一种团队协作运动,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云舞狮“的线上训练。

从“狮头狮尾”搭档到人生伴侣,越南裔情侣安娜·杨(Anna Duong)和艾伯特·阮(Albert Nguyen)在疫情期间会在家里一起观看视频复习舞狮动作,但“这跟真正的训练完全没法比,”安娜说。

目前在队里负责锣鼓配乐的安娜表示:“我们[在家]只能用筷子和鼓掌来练习打节奏,除此之外没什么可练习的了。”

大金山瑞狮团里任少年舞狮团教练的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唐伟腾(Wei Tong)说,封城期间他们也尝试进行了“云舞狮”,但由于能练习的东西实在有限,原本时长2-3小时的训练只能被缩短至45分钟。有趣的是,这其中还包括十多分钟的中文汉字学习。

这个醒狮团中只有几位是华裔,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当地社区的欧裔澳大利亚人,但他们的舞狮表演中还会融入用蔬果摆出的中文字词。

唐伟腾说,诸如“福”、“吉”、“平安”等中文单词都是他在“舞狮网课”中会覆盖到的知识点。弄懂这些字的组成不仅是演出需要,还是一种文化需求。

即使“线上舞狮”并不容易,但大家还是想方设法地通过远程互动来增加团队间的联系。

位于墨尔本的弘德国术团甚至还举办过跨州培训,与来自悉尼和布里斯班的醒狮团一同训练。

“不止是身体状况,我们在线上见面时还会关注大家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状况,”周家拳的舞狮教练招浩然(Alex Chiu)如是说。

为了让团员在居家隔离期间能有一定的社交活动,墨尔本中华青年会舞狮队的队长王安迪(Andy Wang)说他们还会举行烹饪分享会,让本来十分无聊的生活充满乐趣和爱心。

“疫情期间我们发现一些成员的精神状态欠佳,有时还会缺席线上会议,于是我们就创新性地举办了线上烹饪课等各种趣味活动,希望以此来鼓励大家多[线上]相聚,多向彼此询问近况。”

“舞狮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但我们真正在意的其实是队员本身。”

在这些醒狮团中,还有只身一人疫情期间留在澳大利亚的海外留学生。

来自新加坡的印度裔留学生阿瑟斯瓦拉·迪格尔(Athesvara Dirghar)就是其中之一。

他说封城期间大家会通过过线上“俯卧撑挑战” 等方式来互相鼓励和督促,这些远程互动和寒暄使得作为一名留学生的他在疫情期间没有感觉很糟糕,也有了归属感。

训练“泡泡”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很多舞龙舞狮团才慢慢开始了他们的例行面对面的训练,希望为牛年春节做好准备。

在经历了漫长的停训后,所有醒狮团都一致表示,对线下训练的恢复感到格外的兴奋和开心,因为成员之间早已经像是家人一样。

不过,为了确保每个成员的健康,一些醒狮团采用了“社交泡泡”的形式,将大家分成规模更小的小分队来分头进行训练。

牛年钟声即将敲响,尽管过去的一年充满了坎坷和挑战,醒狮团成员仍然对新的一年充满憧憬。

“牛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很期待它的到来,”阿瑟斯瓦拉·迪格尔说。

“即将到来的牛年其实是‘金牛’,财源滚滚!”唐伟腾先生说。

“让文化继续,望志气长存,”詹智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