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来到中国都20年了,宜家为何现在才走上电商路?

2014年,家居建材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230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了近50%,自此之后,“家居+电商”的组合便越来越多。比如2015年,阿里巴巴把淘宝平台上的卖家做了一次分类,成立了专卖家居商品的“极有家”,专攻整个家居市场,网易旗下的严选也开始争夺市场……

线下家居企业以及线上网购平台都在积极推动家居“触电”。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却有一家老牌公司,成立70多年进入中国20年,一直在电商边缘试探。直到前几日,才宣布今年大举进入中国电商市场,它就是家居市场的“老司机”——宜家。

“老司机”宜家家居进入中国20年方才走上电商之路?(图片来源网络)

全国149个城市提供电商服务,小程序同步上线

就在前几日,一则消息让家居圈爆炸。宜家中国在2019财年大会上宣布,全面上线电商业务。

一直将线下市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的宜家,在电商纷争的时代下,是一个非常注重顾客体验环节的品牌,一直是以线下消费场景为主。而门店正是其优势所在,包括它的样板间以及迂回的陈列路线,都是至关重要的购物氛围营造。在电商纷争的时代下,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今爆出进入电商领域,确实镇住了家居同行的其他对手。

宜家此次大动干戈,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电商市场的野心。据悉,截至今年年底,将在全国149个城市提供电商服务,届时用户可在线上购买超过9000种产品。但宜家表示不包邮,小件配送9.9元,大件配送69元。

同时,宜家发布了“IKEA宜家家居快闪店”小程序,预计本月27日上线。在未来的9个月以快闪点形式不定期售卖限量单品,并且包含可赠好友的社交功能,后期还会陆续上线“线上课堂”、“活动预约”、“虚拟购物袋”等服务。

电商领域“小学生”在电商边缘的试探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企业,1943年创建于瑞典的宜家目前已经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311个商场。自1998年宜家在上海开出了中国市场上的第一家门店后,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它以平均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中国拓展线下市场,却始终没有涉足过电商。

这几乎是全民拥抱互联网的时代中奇葩一样的存在,宜家也当然得到了电商领域“小学生”的光荣称号。

但其实,宜家一直在犹豫,在电商的边缘不断试探中:

2016年9月,宜家(中国)网上商城上线,仅对上海地区开放;同年在温州开设了中国首个“订货中心”;

2017年,宜家宣布与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定合作的对象;

2017年年底,宜家在新加坡的电商服务悄悄上线。当时,宜家东南亚零售负责人称,新加坡的宜家网站已经上线7周,并且已经开始了正常运营……

家居市场的“老司机”,有自己的算盘

很久之前,有人给宜家算了一笔账。

比较市场上的现有物价,各大代购店的运输费用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宜家官方便宜许多。宜家很多产品是没有硬包装的,如果做电商进行人工打包的话,就会涉及后端系统的改造、整个后端供应链的改造,成本势必要升高。所以宜家如果想在电商上有所作为,成本上要花非常大的手笔。

而今,宜家定是在分析利弊之下,决定线上对自己的整个战略发展是有促进作用后,才大动干戈。

首先,宜家的整个财务状况良好。2014财年,宜家在中国总销售额超过88亿元,增长25%。2015财年,宜家中国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与传统家居卖场的惨淡状况相比,宜家逆流而上。

因此,一旦衡量到未来电商的收入将大于支出,那么在布局线上产业链的成本投入上,宜家定会十分阔气。

另一方面,据马来西亚银行在201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韩国,电商的市场渗透率分别已经达到16%、18%。不过未来5年内,电商销售额占整体零售市场比重将会增长至5-10%。

相比先进的中国,新加坡地区尽管电子商务刚刚起步,但已经给购物商场为支柱的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带来了显著冲击。新加坡最出名的购物街道乌节路,2017年开始商场客流量就开始日益下降,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首要选择。早已实现电商购物的中国更不用说,而在家居千亿市场的发展势态下,不涉猎电商业务是在是过意不去。

结语

作为一家被用户认可的品牌,宜家“电商化”战略确实是顺势而为。但是,不得不给宜家泼一盆冷水:

互联网家具的小公司的崛起、巨大数量的宜家代购店已经分割了大量电商市场,同时获客成本越来越贵,如何在线上占领优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况,做电商“不补贴、不烧钱、不包邮”的想法其实比较可怕,毕竟在淘宝的这个神器平台上,有些产品9.9都包邮,实在是比不起,宜家的“电商之路”未来仍然可能一波三折。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