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印度和新加坡,劳工移民是一种(不可控制的)病毒

摘要:COVID-19危机严重影响了亚洲的农民工。这篇文章比较了印度和新加坡的案例,以了解这些国家在应对危机时是如何对待移民人口的,以及它们如何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如何规范自己的权利。这揭示了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感,这种不平等感告诉这些国家如何在全球舞台上讲述自己最近的经济成功故事。“新印度”和“全球城市新加坡”的理念都是基于根深蒂固的包容和排斥观念。

介绍

COVID-19大流行严重影响了整个亚洲的移民工人。除了揭示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之外,它还将焦点放在这些国家如何与其移民劳动力联系起来。本文比较了印度和新加坡的案例,以了解COVID-19如何影响了移民工人的生活,以及他们在应对危机时受到的待遇。这里的目标不是提供全面的比较分析,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既有空间,又因为危机仍在持续。取而代之的是,这篇论文被看作是一篇思考文章,可以作为未来研究尘埃落定的工具。特别是,它试图指出一些与人道主义危机本身的直接后果无关的问题。通过将移民工人的边缘化地位置于一个“新印度”或“全球城市新加坡”的背景下,本文特别关注这一流行病对这些工人生计和福利的长期影响。

一旦参与到所谓的“新印度”在地方政治力量方面所代表的象征性层面,或新加坡在世界主义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全球城市的目标,人们就会意识到,在这场大流行病中,对于这些边缘化工人群体所产生的影响,本身就是一种启示这些理想的结构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前的危机揭示了谁对构建和维护两者所代表的东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就被认为是与它所要表达的东西分开存在的。

在印度,移民工人并不是新兴中产阶级的一部分,新印度的理念主要迎合这些中产阶级。在新加坡,这些工人越来越多地与主流社会隔离,以便在不工作时混淆他们的存在。然而,当危机来袭时,这些移民工人群体突然变得非常显眼,无论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他们携带和传播病毒的潜力。将农民工描述为一种不可控制的病毒——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暗示的那样,说明了这一点,而这样一个话题需要被视为未来研究议程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旦流行病本身已经过去,对移徙工人的生计、地位和权利有何长期影响?

新印度:它是为了谁,它是关于谁的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印度正经历着迅速的变化。在这之后,“新印度”似乎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和地方政治力量。有两个具体的年份推动了这一想法:第一个是1991年,该国开始走上经济自由化的道路,摆脱了独立后开始采用的计划经济模式(1947年)。为了应对一系列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资本摆脱了许可证限制,减少了进口限制,货币贬值,外国直接投资机会增加。因此,在印度投资变得更容易,也更具吸引力,这鼓励了数量迅速增长的跨国公司在印度立足。班加罗尔市从一个偏僻的省份转变为信息技术的全球领先者,这就是这一点的象征。在当前这个新印度的论述中,这个新印度的特点是显著但多变的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经济的迅速上升,1991年后的这段历史也是一个关键时刻,可以从新印度何时起飞的角度来指出。然而,这种庆祝性的话语中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反过来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那以后,到底有多少印度人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年份是1997年,这让我们对推动新印度的想法有了一个稍微不同的理解。那一年,该国庆祝了独立50周年,这一事件促使国际媒体对该国自那以来所经历的转变进行了反思。拥有国际读者群的流行英语杂志,如《商业周刊》、《经济学人》、《新闻周刊》和《时代》等,都象征性地借鉴了大象和老虎的二元体或其变体。“大象”被认为是指过去的印度,受其计划经济和复杂的工业许可证制度(所谓的许可证制度)的束缚。50年过去了,印度似乎已经从这场战争中获胜,准备向世界展示它的虎牙和咆哮。国际报告文学中的图片通过将引领独立的政治领导人的旧(黑白)图像与新的多彩的IT校园、充斥着西方消费品的购物中心并置,传达了变革和变革的概念,以及印度电影业的华丽。一个新兴的(新的)中产阶级掌握着英语,跨国市场的技能,以及新的消费能力,这似乎是它成功故事的核心。渐渐地,这将成为国际上对印度的描述的主导。撇开市场因素不谈,很明显,正如90年代以前的描述一样,印度被等同于贫困、不平等和环境恶化,这种新形象本身无法反映该国复杂的社会经济多样性。

新加坡环球城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很小,人口约560万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与印度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度现在拥有约13.5亿人口。尽管印度被认为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其相当一部分人口仍然生活在赤贫之中。另一方面,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比一些国家的生活水平还高。虽然这种比较有相当大的内在差异,特别是考虑到新加坡的高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被忽视的贫困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些国家是在两个层次上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高度具体,另一个更具描述性。

新加坡历史上与印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印度人口与马来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新加坡的开国人口之一。与其他(或欧亚大陆)类别一起,这些类别构成了新加坡称之为CMIO模型的支柱,新加坡将其作为组织框架,管理住房、学校教育和兵役等各种事务。相当数量的移民工人持续来自印度,尽管他们是印度人这一事实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与其他移民群体相比。除此之外,这些国家通过他们的“成为”和向上流动的相似叙述而联系在一起——尽管是非正式的。虽然印度经常从新事物(例如新印度、新中产阶级)的角度捕捉到这一点,但新加坡的故事通常被描述成一个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即城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大国。

新加坡的成功故事在国内外广为传播,突显了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时的前殖民地死水到全球重要经济中心的短暂轨迹。这一理念与多元化人口的理念并驾齐驱,据说这里没有内讧和异见,所有这些都让这座城市的世界主义和高等教育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新加坡的和谐运作是这个城邦自身形象的基石,尽管这是一种固有的谬误。在新加坡,低技能或半技术移民工人的人数超过100万,不被视为“官方”多样性定义的一部分,因此,在考虑新加坡为谁提供“家”方面没有任何作用。

1972年标志着新加坡全球城市雄心的一个重要转折。当时的外交部长拉贾拉特南在新加坡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借鉴了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的《移动中的城市》(Cities on The Move,1970)。在对未来全球城市的构想中,该演讲进一步借鉴了1965年新加坡与马来联邦的被迫分离,这一做法向该国灌输了一种独特的生存主义理念。关于新加坡的全球城市抱负究竟意味着什么,这里需要剖析两种思路。最重要的是,它设想自己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伴随着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雄心壮志,吸引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Huang 2013)。为了成功,它需要超越其竞争对手(如迪拜、香港或东京)作为最宜居的城市。新加坡吴作栋总理曾在一次演讲中制定了这些指示,要求它成为世界级的家园和人才的绿洲(吴作栋,1999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Lee Kuan-Yew)在2000年提出,新加坡应该转型为一个复兴城市,不仅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还要吸引创新人才。

这一愿景或雄心壮志主要迎合了引进高技能“外国人才”的想法。低技能移民反映其移民目的地的任何其他方面而不是潜在收入的概念没有被考虑,而是主要从功利的角度考虑,这些移民预计有一天会回家,这使得他们在城邦眼中永远是暂时的。为了减轻他们在休息日给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带来的负担,他们越来越多地住在岛外围设备齐全的宿舍里,以满足他们的各种实际需要,从汇款服务到体育设施和便宜的啤酒酒吧。当然,在这种隔离努力中,新加坡并不孤单;中东的移民工人目的地,如阿布扎比、迪拜和卡塔尔(多哈)都采取了措施,将他们的移民工人群体与主流社会隔离开来。

因此,像新加坡这样的全球性城市,就其城市结构中“永久性”的部分,以及它所认为的“暂时性”的人而言,具有内在的排他性。尽管新加坡将多种民族和种族的共存视为其多样性、欢乐和世界主义的无可置疑的标志(Yeoh and Huang 2015)),但它这样做的基础是将相当一部分人口排除在外。新德里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的雄心壮志,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印度的智慧城市使命,同样地,它也以高度选择性的转型理念为基础。像新加坡一样,它主要关注的是塑造某种形象,一种高度选择性和排他性的形象。

印度民工返乡

2020年5月31日,大约在COVID-19流感爆发三个月后,CNN发表了一篇由记者Mohit Rao撰写的文章,主要关注26岁的印度移民工人Rajesh Chouhan,他在5天的时间里穿越了大约1000公里。3月24日,印度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锁,这导致约1亿印度人从就业的城市和工业区返回自己的家乡。这些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挤在一起,希望在一切关闭之前坐上最后一班公共汽车或火车回家,这样的画面将被全世界分享。人们对他们的待遇感到愤怒,突显出这些男女一夜之间失业,却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来弥补他们的收入损失。

周汉没能早点回家,选择在5月12日违抗禁闭法,长途跋涉回家。从印度IT首都班加罗尔(班加罗尔)开始,他曾受雇于建筑业,开始了长达1000公里的旅程,前往北方邦的家乡村庄。记者拉奥(Mohit Rao)以常人无法理解的细节复制了他的故事,讲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困难和不稳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无数的故事和周汉的故事不相上下,常常伴随着痛苦的工人们痛苦的照片,这些照片清楚地告诉他们如何回家或弥补这对他们家庭的影响。出于这种担忧,印度《印度斯坦时报》(4月19日)报道了一名移民劳工马赫什·耶纳(Mahesh Jena)在7天内骑了1700公里的自行车从工作场所回到家中,这使他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桑利工业区近十公里的地方,来到了巴恩拉(Bhanra)的一个小村庄奥迪沙贾普州。两天后(4月21日),同一家报纸上的一篇后续文章进一步详述了印度各地发生的悲剧。它报道了27名来自安得拉邦和奥迪沙的移民工人,他们从金奈通过海路返回自己的村庄。虽然这些移民似乎在他们的努力中取得了成功,但其他许多人却失败了。例如,191名移徙工人被发现在克里希纳河上乘船从特兰加纳州的贡图尔区到家时被捕。在特兰加纳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其他地方,学生和工人被发现藏在运奶车里或被塞进卡车里,他们都拼命地想回家,他们往往向当地的运输商支付了相当多的钱,其中一些人实际上成了“人贩子”,大约150万名工人被拦下,关在全国各地州政府设立的庇护所和营地里。

同时,也有一些关于人类悲剧的报道。4月21日,《印度斯坦时报》指出,COVID-19的封锁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很快,这些照片也将传遍全世界。三十年来,从旁遮普省的贾兰达尔市可以看到喜马拉雅山脉的达乌拉达尔(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和国际媒体都很高兴地分享了新德里政府大楼前后的照片,这些照片先是把它们描绘成在烟雾和污染的雾霭中溶解,然后又像法塔摩根纳一样出现在晴朗的蓝天下。亚穆纳河和恒河水质的显著改善,给人的印象是,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阴霾。或许,印度最终可以从这场悲剧中吸取教训。冠状病毒可能标志着事态的转变,尤其是在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方面。

新加坡金本位制

在2020年2月中旬,全世界逐渐认识到大流行的真实可能性,并疯狂地寻找应对措施。很快,新加坡似乎找到了所有的答案。它曾因应对非典疫情(2002-2004年),很快就因有效处理这场新危机而闻名。事实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就探测能力而言,这个城市国家有“黄金标准”。在报告中,作者认为“到2020年2月4日在新加坡发现18例病例是近乎完美检测的黄金标准。”(Niehus等人,2020年)新加坡成功的一部分是其历史上强大的流行病学监测和接触者追踪能力。随着其他国家寻求指导,新加坡模式一度成为一种可能的前进道路。该模型通常被用作新加坡功能特点的威权主义和相对民主的简称,该模型认为,这些措施可以与高生活水平和维持全球经济强国同步进行。作为最早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监控技术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否有理由将隐私问题置于政府决定的居民更大利益的次要地位?

到4月22日,也就是大约一个月后,全世界对新加坡的反思达到了180次。当天,该国报告了1016例新感染病例,使总感染人数远远超过一万人。关于发生了什么事,有人提出了严肃的问题。看来,8000多起案件可能与居住在所谓宿舍的农民工有关。有25万至30万农民工处于类似的住房状况,更多的人面临风险。这些宿舍的照片不仅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也有效地使人们注意到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往往不卫生和惩罚性。这是一个城市国家不习惯与之联系在一起的形象:农民工从腰部以上赤裸上身,穿着纱笼或长袍,在阳台上伸展双腿,或凄凉地凝视窗外,等待严格的禁闭。

新加坡的移民工人被隔离

南阳理工大学的学者Laavanya Kathiravelu是第一批将注意力从作为疫情温床的农民工身上引开,转而提高人们对农民工在经济和身体上岌岌可危状况的认识的人之一。事实上,在她对学术界的贡献中,她认为低工资移民所经历的问题在COVID-19传播之前就已经存在,这一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她指出,虽然生活在狭小拥挤的空间里,但问题不仅在于卫生问题,而且在于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人都被推到了边缘,这样,当他们不在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存在就不会被“感觉到”(体验成滋扰)。也许他们的隔离本身就是感染人数突然激增的主要原因。这对新加坡整体处理危机的方式意味着什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表明,城邦是由各种平行的世界组成的,每个世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种族隔离最初可能是为了避免移民人数可能带来的负担,以及它们可能给精心打造的归属感和世界主义形象带来的伤害,现在却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病毒的滋生地。

(联合国)可控移民

移民研究的最新进展表明,应更多地关注低技能或半技术移民与被视为高技能或“天才”的移民之间的空间。像新加坡这样的移民国家也承认这一点,他们将某些移民标记为具有中级技能。然而,从这一主张中也出现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从国家接收移民的方式来看,移民属于哪里。就印度而言,这涉及到从经济欠发达国家“转移”到那些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处于印度优势核心的国家的国内移民。这些人与那些到国外工作的人有重叠,比如新加坡,他们受雇于建筑业、港口或造船业,或者维护这个城市国家无处不在的公园的装饰性绿化。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移民都被认为在他们所占社会空间方面存在问题。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所在地),这通常围绕当地马拉地人的利益与移民在就业和地方转变方面的利益展开。在班加罗尔,最近大批移民从该国东北部流亡,使人们关注种族主义和暴力问题。在这一点上,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这个问题是,在“新印度”的背景和叙述中,这些移民被想象在什么地方,占据什么空间。半岛电视台(Al-Jazeer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全球新闻提供商在全球范围内分享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这些图片都指向了某种程度上的修正,挑战一个新的、向上流动的印度的想法。尽管它急切地质疑这个新印度代表着什么,但它揭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这种东方主义常常是当代印度描绘的特征。事实上,财富的不平等是建立在全球财富分配之上的。

新加坡的成功故事,后来遭到全球媒体的否定和几乎一致的谴责,也做了类似的事情。聚光灯最初是故意放在它的滨海湾金沙高楼令人抓狂的光泽和浮华上,顶部是大胆的游泳池。然而,不仅是这座高楼大厦给了这个城市国家标志性的天际线,是由低收入的半技术移民工人建造的,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工人不是,也不打算被视为新加坡设想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城市,新加坡是一个排他性的城市,而且最重要的是对那些现在在第二波疫情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人有选择性。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新加坡处理这些问题的效率不如其他国家,而是现在有了一个机会来审问这个城市国家与其庞大的移民工人人口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想到印度和新加坡试图塑造一个不仅面向未来,而且建立在对过去的选择性解读的基础上的自己的特定形象,那么在这样的叙述中,他们的流动农民工群体有什么空间?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新加坡可以声称自己的移民人口是外来人口,而印度别无选择,只能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移民。然而,当涉及到这些国家想要想象、宣传和推销自己的方式时,差异可能就不那么明显了。这两个城市都涉及高度流动的人口,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他们通过纯粹的存在,可以在当地取得空间和地点的所有权。虽然印度和新加坡都曾试图控制和规范激增的移民工人数量,但他们对他们的持续依赖意味着继续参与是不可避免的。这场大流行病可能暴露了固有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形成条件,但未来将更加显示这些工人相对于这些国家为自己设想的世界主义、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力量的雄心所采取的立场。

喜欢可以点赞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