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诚轩22春拍·中国书画丨小小信札 大大人生

预展时间

中国书画

8月6日至7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卖时间

中国书画(一)

8月8日(星期一)上午10:00

中国书画(二)

8月8日(星期一)下午2:00

地点

北京昆仑饭店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

作为收藏中的一个门类,尺牍信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亲朋好友间的“悄悄话”,是对“正史”很好的补充,对后人了解作者的性情、思想有着非常直接、重要的作用。且与西方直白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深沉,写信人真正的意图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各方立场去理解、分析,因此更为有趣,最耐玩味。

章太炎致冯玉祥——劝君抗日莫投敌

139 章太炎(1869-1936) 致冯玉祥信札一通

镜心(三帧) 水墨木板水印笺

1932年作

释文: 焕章我兄左右:两次谈后,兄即应急赴金陵矣。闻(金陵)当局有撤销辽宁省政府之议,今东事虽败,遗民犹为中国守,所以日本骑兵一时歼尽,打虎山失而复得,此即少康一成、楚人三户之志,身不能救亦已矣,又并其名而弃之,自古讫于明、清两代,有地方偶失,遂裁其地方官缺者乎?日本虽暴,尚云不占领中国领土,盖于名义犹有所畏,今直云撤销辽宁省政府,是割地之约未成,而先已视辽宁为非吾土,献媚敌人,何遽至是?然则弃地为本谋,而断绝国交等议,特以涂饰耳目耳,掩目捕雀,兄知其不能也。顷者卖国之声洋洋盈耳,然众所指摘者亦不过数人,此议若成,则卖国坐实,在位者莫能逃其恶名。

粤来诸子不足惜,兄当代将才,前途远大,为国则应尽心,为身亦应自重,岂可随众短长而忘世之清议耶!大抵今日人材甚少,亟应爱护,偶有疵点,亦可湔洗,唯卖国丑名决难昭雪。凡智能之士,可勿于此戒心。心所谓危,不敢不告。如以老夫灌灌不识事情,鄙人不过受失言之讥,恐当事者所损,更有百倍于鄙人者也。迫切书此,即希亮察。章炳麟顿首,一月十七日。

25×15 cm.(3) 约0.34平尺(每幅)

RMB: 50,000-70,000

这封信是章太炎1932年1月写给冯玉祥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1931年末,蒋介石下野,冯玉祥被邀请至南京共商国是。章太炎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表面上是请冯玉祥发声,请他阻止当局“撤销辽宁省政府”的动议,实质则是劝勉冯玉祥坚决抗日。

冯玉祥

章太炎晚年谈论政事不多,但是在抗战的关键时间、不少人面对强敌立场摇摆的时候,他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洞见和风骨,1932年1月、2月,他先后两次发表“通电”,敦促国民政府抗日。

1932年1月22日,章太炎等通电《请国民援救辽西》,载于《申报》

章太炎把冯玉祥视为抗日的重要力量,他曾经对冯玉祥说:“弟私念今日可与敌人一决雌雄者 ,唯兄一人”,相反,他毫不掩饰对南京政府和广东当局的不屑,将他们比作秦桧、石敬瑭。1933年,冯玉祥与旧部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

陈布雷致张其昀——学而优则仕

138 陈布雷(1890-1948) 致张其昀信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释文:晓峰我兄大鉴:久阔甚念。令弟转示《思想与时代》创刊号论文之一部,内容篇篇精湛,不胜拜服!名手编撰,自是不同,此诚有裨世教,不仅为理论宣传之作而已。藕舫先生一文,语重心长;兄论宪草,更是旗鼓堂堂,揭出最高义谛;自昭兄论儒家思想不必“去将儒家思想科学化”,针砭时弊、一针见血;郭彬龢兄与张荫麟君之文,则文词茂美,内容精审,直可为大学生作文范读矣!惜钱穆先生一文尚未拜读,然敢断言必为佳著。此志第一期即获得最大成功,循是为之,更同声相引,吸取当代学人之志同道合者,一贯鼓吹有功世道之学术,必为今日出版界放一异彩无疑,谨贺谨贺!祗问撰祺。弟陈布雷顿首,九月四日。

28.3×20.7 cm. 约0.53平尺

RMB: 38,000-48,000

张其昀与蒋介石

这封信是蒋介石的重要幕僚陈布雷写给当时的学术界新星张其昀的,张其昀何许人也?张其昀(1900-1985),字晓峰,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东南大学,1936年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被聘为浙大史地系主任、史地研究所所长,兼任文学院院长,后从政。张其昀是近代史上学者转向政坛的案例之一,渡台后,他出任“总裁办公室秘书组组长”、国民党“宣传部长”等职,与此前陈布雷在蒋介石身边的地位接近,1962年,他在台北创办私立高校中国文化大学。

《思想与时代》第一期扉页

这封信的表面内容,是陈布雷对张其昀主编的《思想与时代》杂志第一期看后的回复,这一期收录了竺可桢、张其昀、钱穆等人的八篇文章,陈布雷对它们大加赞赏;实际上,陈布雷是张其昀由学者转向政坛的重要推手,也是张其昀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封信的深意,则在于勉励张其昀、希望他进一步为国民政府当局效力。

黄炎培致冷遹等——百废待兴,共创大业

137 黄炎培(1878-1965) 致徐采丞、冷遹等信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1949年作

释文: 御老、问老、采公、艮兄同鉴:临行送别,不尽感怀。廿六下午五时四十五分开车,上车后始知时遭敌机空袭,[限于京沪段,此列车即系受创过者。]我们把台风代替了空袭,从平安中渡江。过了淮河,天气骤凉,在德州、沧州间一段铁道不够坚实,前有三列车出轨,我车不敢遽行,停了一日夜,卒由津放车来,带了手提行李,在毛毛雨下步行四华里换车,然此前此后皆大雨,总算种种幸运。现仍暂寓北京饭店,到此已廿九夜十一时矣。毛主席于一号晚约谈,两人对谈了四小时后,恩来到,同吃极简单的晚饭,又谈了约一小时,所要谈的话都谈完了。在此得了许多新的消息,国际间矛盾尖锐之象日重一日,简直是人家比我还着急。(文略)手颂均安。弟炎培启。附诗,请问老教正。卅八、八、三。

出版: 《操觚》第58至59页,(香港)国际书画名社总会,2017年3月

著录: 《黄炎培日记·第10卷·1947.9至1949.12》第261页,华文出版社,2008年9月

17.5×21 cm. 约0.33平尺

RMB: 5,000-7,000

这通信是1949年8月3日,由时在北京的黄炎培写给上海四位朋友冷遹、江恒源、徐采丞和王艮仲的,当时黄炎培刚刚从上海来京定居,据《黄炎培日记·第10卷》1949年8月3日条目记载:“讯徐采丞其家,并御秋、问渔、艮仲。1、行程;2、毛谈;3、毛最早见我;4、台灾”,与拍品内容吻合。

拍品出版、著录

信中谈论了四个内容:1.乘火车从上海到北京的曲折过程;2.与毛泽东的会晤;3.毛泽东提到的首次见到黄炎培的情景;4.上海台风。其中黄炎培最有感慨的是第三条,早在1920年,胡适曾邀请美国哲学博士、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来华讲学,在上海公开演讲期间,黄炎培曾登台发言,毛泽东当时是一名现场听众,这是二人的首次交集,此后毛泽东曾几次提到这段经历,黄炎培惊讶之余,也增加了对毛泽东的好感。

1945年黄炎培(右二)、冷遹(右五)等访问延安

拍品的四位收信人冷遹、江恒源、徐采丞、王艮仲都与黄炎培共事甚多,冷、江、王都是黄炎培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领导人,徐采丞则是沪上闻人,他是杜月笙在上海的联络人,也是黄炎培的赞助人之一。

黄炎培(右一)在开国大典上

章士钊致吴弱男——虽然离婚了,我仍视你为夫人

136 章士钊(1881-1973) 致元配吴弱男信札一通

镜心(三帧)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释文: (文略)士钊手状。九月十三夜。

钤印:章士钊

实寄封: 上海(20)番禺路38弄56号。吴弱男先生手启。香港肇辉台五号章缄。

出版: (部分)《章士钊师友翰墨》第96、108页,万卷出版公司,2005年5月

21.2×27.8 cm.(3) 约0.53平尺(每幅)

10.5×13.5 cm. 约0.13平尺(实寄封)

RMB: 30,000-40,000

实寄封

这封信是章士钊1960年在香港期间写给元配夫人吴弱男的,附实寄封,当时他们二人已经离婚,信中的主要内容是自己和三房夫人殷氏在香港的近况,以及代购瑞士手表等事。

拍品出版

章士钊一生共娶三位夫人,依次为吴弱男(1886-1973)、奚翠贞(?-1970)和殷德贞(1914-1987)。吴弱男是中国妇女革命先驱,他曾留学日本,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她与章士钊的结合,是章太炎介绍的,他们1909年在伦敦结婚,生章可、章用、章因三子。

章士钊、吴弱男及三子

1919年,章士钊在上海结识了黄金荣干女儿奚翠贞,奚氏出身风尘,二人同居后,身为进步女性的吴弱男与章士钊离婚,并且远走欧洲,至二战爆发后返回中国。

三房夫人殷德贞原系沪上坤伶,艺名雪明珠,工刀马旦,1944年与章士钊在重庆成婚。据章家后人回忆,抗战胜利后四人都居住在上海,吴弱男每月来章家作客,章士钊离婚后写给吴弱男的信件,也还以“夫人”相称。

奚翠贞(右)与孟小冬

巴金致余思牧——书稿已阅,请照此修改

134 巴金(1904-2005) 致余思牧信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1962年作

释文:(文略)巴金,十二月十八日。

著录: 《巴金书简·初编》第277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

《巴金年谱》第95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

《作家巴金·增订版·下卷》第800页,(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3月

26.4×18.3 cm. 约0.44平尺

RMB: 60,000-80,000

这封信是巴金1962年12月18日写给余思牧的,内容是对余思牧所著《作家巴金》书稿校样的回复。

拍品著录

余思牧在《作家巴金·增订本》中对这封信有很详细的介绍,他说这是巴老写给他的第十八封信,是他第三次审阅《作家巴金》的校对本。

巴金与余思牧

余思牧(1925-2005),祖籍广东开平,青年时期在广州、香港从事教育工作,业余时间进行写作、编辑,他自青年时代就喜爱巴金的作品,1964年他在香港出版《作家巴金》,是海内外研究巴金最早的书籍之一。

叶圣陶致吴玉如——作诗一首回赠

135 叶圣陶(1894-1988) 答吴玉如诗稿

镜心 水墨木板水印笺

1976年作

释文: 玉如先生作诗贶示,感何可言,敬酬一律,至希教正。高咏标襟抱,承贻感不禁。西东山洛喻,声气应求心。如水交虽淡,视潭情更深。待看风日好,尚欲一相寻。一九七六年十月廿三日,叶圣陶呈稿。

钤印:叶圣陶印

实寄封: 本市右安门内地质部宿舍乙楼三零四号,吴玉如先生。叶缄。

著录: 《叶圣陶诗词选注》第279页至280页,开明出版社,1991年4月

《叶圣陶日记·下》第1792页,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

《书坛巨匠吴玉如》第106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12月

28×17.8 cm. 约0.45平尺(信纸)

9.8×16 cm. 约0.14平尺(实寄封)

RMB: 5,000-7,000

实寄封

这封信是叶圣陶对吴玉如的回赠诗,附实寄封,在《叶圣陶日记》“1976年十月廿三日”中提到:“今日作成一首五律,酬答吴玉如于本月十三日由湜华交来之诗。写于诗笺,寄与吴老。”此前,吴玉如曾在十月十三日作诗赠送给叶圣陶。

拍品著录

吴玉如(1898-1982),字家琭,安徽泾县人,曾任南开大学、津沽大学中文系教授。

叶圣陶(左)、吴玉如

俞平伯——自作联语

133 俞平伯(1900-1990) 自作联语

镜心 水墨纸本

癸亥除夕(1984年)作

释文: 掩卷古今如在眼,拥衾寒暖不关情。学群贤甥粲正,癸亥除夕次岁甲子新正试笔。平伯。

钤印:信天翁

26×19 cm. 约0.45平尺

RMB: 5,000-7,000

俞平伯、俞樾、俞陛云摄于曲园

黄侃致潘重规——你最爱的陶诗

140 黄侃(1886-1935) 为潘重规书陶渊明诗

镜心 朱砂纸本

释文: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衿。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与石禅读陶诗,最爱此首,因录之。

手递封:关书潘先生惠存。侃具。

20.8×27 cm. 约0.51平尺

RMB: 30,000-40,000

拍品为黄侃为其婿潘重规所书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之一,附手递封。

手递封

收信人为黄侃女婿、敦煌学学者潘重规(1908-2003),字石禅,江西婺源人,曾任教于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新加坡南洋大学等高校,晚年定居台北,妻子为黄侃长女黄念容。

黄侃与二子、婿潘重规(左)合影

溥心畬致何敦仁——帮我去图书馆查个资料

118 溥心畬(1896-1963) 致何敦仁信札一通

镜心(三帧) 水墨木板水印笺

释文:敦仁贤契:今因修《云居寺志》,獭祭书籍,日颇忙碌。记得《图书集成》书内,《方舆汇编·坤舆典·石部》第二十九卷中,有明刘基《石经山》诗一首,应抄写。因手边无此书,君可至图书馆询问抄写,寄来为盼。又恍惚记得是(集部三寅九九)号数,此是图书馆编号目录。关于一切阅看之法,可询问其馆中职员也。近日能阅书否尚不可知,望问询之。友生溥儒手泐。

28.8×19.6 cm.(3) 约0.51平尺(每幅)

RMB: 60,000-80,000

1940年代,溥心畬编纂《云居寺志》期间,回忆起《古今图书集成》中有一首相关的古诗,所以写这封信,请弟子何敦仁去图书馆查这部书、这首诗。要知道《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煌煌巨著,溥心畬仅凭印象就能说出具体一首诗的卷目,阅读量和记忆力实在超群。感谢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八十年前要凭记忆、且去图书馆查找的内容,现在坐在家里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溥老若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北京云居寺

溥心畬致何敦仁——帮我联络那个抄书人

119 溥心畬(1896-1963) 致何敦仁信札一通

镜心(二帧) 水墨木板水印笺

释文: 敦仁贤棣:前所谈抄书人,今拟写自作词一册,兹将原稿送达,并抄书纸,可即倩此公抄写。但此抄本乃收藏之本,望加精工,更望不可有改补之处。若有错落,可再另抄,俟抄成后,不必装订,送来校对后再装潢可也。友生溥儒手肃。

27.5×17.8 cm.(2) 约0.44平尺(每幅)

RMB: 40,000-50,000

何敦仁(1910-1981),名维深,室名静娱楼,福建福州人,何振岱第五子,郭葆昌之婿。1930年代何敦仁随父入京,拜入寒玉堂门下,夫人郭昭华,从于非闇习画,1949年后任福建画院画师。

溥心畬、陈曾寿致何敦仁——买文物、书画应酬

120 溥心畬、陈曾寿 致何敦仁信札六通

册页(八帧) 水墨木板水印笺

题签:(何敦仁题)心畬、苍虬二公手札。敦仁珍藏。

各开释文、钤印皆略。

尺寸不一:

26.8×16.7 cm. 约0.4平尺(最大)

22×12 cm. 约0.24平尺(最小)

RMB: 100,000-120,000

此标的含溥心畬、陈曾寿致何敦仁信札六通八页,后经收信人装裱一册,包括溥心畬一通、陈曾寿五通,溥氏信中请何敦仁代买古董如汉砖、鼎等;陈氏数札涉及书画应酬、钱款往来、人事掌故等。其中陈曾寿使用木板水印彩色信笺,非常考究.

叶恭绰致郑德芬——我开画展,宣传工作靠你了

093 叶恭绰(1881-1968) 致郑德芬信札一通

镜心(二帧) 水墨纸本

1949年作

释文:(文略)弟恭绰,八日。

30.8×21 cm.(2) 约0.58平尺(每幅)

RMB: 5,000-7,000

此信书于叶恭绰专用信纸,有“遐菴”朱字,收信人是香港报界人士郑德芬,1949年夏,叶恭绰准备在香港举办“张大千、叶恭绰联合画展”,在这封信中,叶恭绰提出展览也许可以在刘少旅处举办,还请郑德芬在报纸上协助宣传。同年张大千也有致郑德芬信札讨论此事,展览最终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

叶恭绰(左一)、王秋湄与张氏昆仲摄于苏州

郑德芬(1902-1985),香港报界人士,曾任《工商日报》广告部经理,热衷书画收藏,堂号余学斋,与张大千、叶恭绰、黄宾虹等往还,1940年代曾参与组织在港举办的“广东文物展览”、“中国古代文物展览”等活动。

丰子恺致明尧——你介绍的人联络好了

385 丰子恺(1898-1975) 致明尧信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释文: 明尧兄惠鉴:承介绍杭州李明之君通信,昨已收到,彼来信十分诚恳,所属字画定当写寄,勿念。久不晤面,间接闻知近况佳胜,至为欣慰。弟亦粗健惟病足,步行困难耳。不尽。顺颂冬安。弟丰子恺顿首。二月五日。

23×13 cm. 约0.27平尺

RMB: 10,000-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