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闪存峰会上美光开始宣布下一代232层3D TLC NAND开始发货,SK海力士宣布开始量产238层NAND,再加上三星和铠侠的2XX层NAND蓄势待发,存储芯片的层数在今年末之前全面进入200层已成定局。
与芯片工艺制程类似,对于NAND厂商和OEM、ODM采购商而言,NAND的层级越高,意味着单位成本越低,在市场价格上更有竞争力。在这个时间点,我们来浅谈一下美光与SK海力士2XX层NAND的特性,也许在短时间内对我们消费级产品影响还比较小,但随着PC、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在明年上半年进入周期性复苏之后,容量更大,价格更便宜的PC、数码产品其实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美光232L:全世界最密集的1Tbit TLC NAND
事实上美光并非第一次给自家的232L NAND造势,在5月份的时候美光就透露了232L NAND会在今年上市,美光表示现在位于新加坡的工厂已经拥有足够的产能生产232L NAND产品,已经交给部分客户以及自家Crucial英睿达SSD产品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产量会不断提升。
从技术角度来看,美光232L NAND建立在前一代设计上,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弦堆叠。这一次美光使用了一对116L的层面(Deck)堆叠设计,高于此前的88L,这也是美光首次使用超过单层面(Deck)超过100L设计,仅次于三星。这也给后面3个以上Deck结构做下铺垫,在短时间内突破总量超过300L的设计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架构上,232L设计变化不大,仍然在电荷陷阱存储单元和CMOS under Array (CuA) 架构展开,NAND的大部分逻辑电路都在存储单元下方,给NAND密度提供持续优势。根据美光的说法,目前232L NAND已经能够做到14.6 Gbit/mm2的密度,比之前的176L NAND密度提升了43%,必竞争对手高出了35%到100%。
提高NAND密度之后,美光造出了他们旗下第一款1Tbit TLC NAND,从产品化角度来看,只需要通过堆叠16个232L NAND的Die就可以实现2TB芯片的封装,这对于尺寸非常敏感的M.2 SSD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这样的处理也意味着芯片数量的减少,可能会降低实际的并行性能。
与此同时,美光也更新了芯片的封装尺寸。在容量增加的同时,美光将芯片封装缩小了28%,单芯片封装从216mm2缩减到了155mm2左右,可以给设备制造商更多的SSD制造空间,或者在同一块标准PCB基板上塞入更多的NAND数量。
除了密度改进,232L NAND还提供了全新的I/O技术实现更高速率的传输。其中NAND Die内的Plane数量从4个增加到6个,进一步提高了每一个Die内可用的并行度,从而提升了传输速率。
这里简单的科普一下,SSD的架构描述通常以如下
Cell-Page-Block-Plane-Die-NAND-SSD
本质上3D NAND的堆叠技术指的是在Die上的堆叠,以美光232L NAND为例,堆叠中使用了2个Deck,每个Deck为116L,2个Deck即为232L。在设计之初,Plane设计的数量可以为2个到8个,上一代NAND中,众厂商普遍使用了4个Plane的设计。
随着并行度和内部传输速率的提升,美光芯片的读写速度自然得到显著提升,根据美光透露的资料来看,与176L NAND相比,232L NAND的读取速率提升了75%,写入速度则翻了一倍。
在外围逻辑上,美光引入了新一代的ONFi 5.0协议,这项协议在2021年完成,可以让控制器SoC到NAND的传输速率提升50%,达到2400MT/s。新一代ONFi 5.0引入了NV-LPDDR4信令的方法,让其获得了相同的2400MT/s速率,并且由于基于LPDDR技术,实际功耗也更低。美光表示每比特能量传输节省会在30%以上。
美光认为232L NAND将会成为176L NAND的全面替代品,这意味着美光认为232L NAND也适用于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和IoT物联网设备,以及PC和数据中心所有产品。因此美光已经开始推进企业级产品和消费级产品的232L NAND更新,在今年年底逐步加大力度,很快成为各种SSD、存储设备的标配。
SK海力士:2023年投产
尽管SK海力士宣布238L NAND在明年初才会大规模生产,但238L NAND的话题性显然比美光232L NAND更具有话题性。在设计上,SK海力士使用了一对119L的Deck,高于上一代的88L,这使得SK海力士成为三星、美光之后第三家单Deck具备100L设计的厂商,从而完成238L NAND的设计。
同样,SK海力士也使用了电荷陷阱存储单元和CMOS under Array (CuA) 架构,发布的512Gbit TLC Die面积为35.58mm2,密度为14.39 Gbit/mm2,相比上一代的176L TLC NAND提升了35%,但对比上略落后于美光1Tbit Die的14.6 Gbit/mm2。
与美光不同的是,SK海力士没有通过改变密度的方式获得更高容量的单芯片,他们计划在明年才会发布238L的1Tbit产品,现阶段仍然使用512Gbit,与上一代产品持平。可以确定的是,SK海力士的238L Die将会比美光的更小。
除此之外,SK海力士同样引入了ONFi 5.0协议,读取能耗相对上一代降低21%。按照计划,SK海力士现在已经开始向客户提供238L NAND样品,但量产时间会推迟到2023年中期。与美光一样,SK海力士同样看好智能手机、大容量服务器领域。
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NAND向更高层级发展成必然趋势,但随着层级增加,有效控制NAND的响应速度也成为新的问题。在更低的成本面前,NAND厂商无疑会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发和推广,而产品的最终体验,也会由手机、数据中心等企业级率先尝试。同时可以确定的是,PC客户端上的SSD消费级产品,也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