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中的市场力量
这两天大家一定都发现了一个网红级的慈善超市,就是在石门二路上的一个慈善超市,它运作的机构已经变成了善淘网。
大家都知道,慈善超市是可以商业化运作的,但是大量的慈善超市变成了慈善募资发放中心,而通过市场运作的慈善超市,它更像一个什么?一个非常时尚的二手商品商店,里面的服装可能有的是二手,有的是一些服装企业捐助的。
倒过来看政府的一些慈善超市,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强烈的对比。因为他们的衣服质量好,只要五十块钱。如果按照这样的运作方式,包括它里面的装饰,就像长寿路的社区治理公益促进中心,它里面已经和传统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装饰设计不一样。后来才知道里面的装饰设计都是由社会组织进行软装,都是由他们自己来做的,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的一种能力。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就发现前面是一种市场力量,后面是一种行政力量。我不是说行政力量必然不好,但是在遇到一些具体项目的时候,可能就产生了分歧。
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不得不用企业力量的时候了,为什么这么讲?我有三个方面的判断。第一个,就是规模化的困境。第二个是专业化的困境。第三个是平台化的困境。
为什么说规模化困境?规模化困境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社区服务的项目,它仅仅只是在一时一地举行的话,它都会陷入以下这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效率低下靠输血生存。我知道很多慈善超市的经营状况,比如里面有五个员工,它每年其实是贴五十到一百万在运作,是政府在补贴。第二点是艰难的探索,靠情怀。这是指大量的公益组织,虽然经营这一个点,但是他想办法做得很好,他的收益也不高,实际上靠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和志愿的行为。
规模化困境我们为什么会发现有一个对比?同样的慈善超市,比如韩国的美丽超市,它是由一个律师于2002年创办的,他曾经做过首尔市的市长,他现在拥有120家分店,二手衣物累计达1000万件,年销售额达200亿韩元,为公益事业奉献达到40亿韩元。像私人超市如美丽超市这样一个项目,他坚持按照市场化运作,哪怕后来需要捐钱,但是前期绝对是市场化运作。有一些门面可能是别人捐给他,但他后来发现,捐的门面好像市场都不好,所以他坚持市场化供应,并且坚持按照商业机构去纳税。这样的一个经营项目,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公益的效果。
专业化困境在于我认为做一个事情专业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带来服务等级的提升,带来用户体验的优化。就像我们看到大量的电信运营商、电影院线运营商、酒店专业运营商,这种运营商缺的是什么?实际上缺的是公共空间的专业运营机构。比如政府的公共空间现在越来越多,闵行区十三五期间要建造一百个运营中心。能够运营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量的政府的公共空间是不能运营的,是不能收费的,收费老百姓要抗议。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接任的领导,包括区领导,已经看到一种模式,就如同新加坡的“邻里中心”的模式,它是可以收费的,它是可以运作的。所以徐汇区启动建设二十多个“邻里汇”项目,“邻里汇”有一些项目,比如底楼引进超市,这就是可以运作的。浦东新区新场镇在规划建设八个“邻里中心”,这些“邻里中心”一开始就是可以市场化运营的,这几天我们也在参与这样的项目。我们同时发现,公共空间硬件越来越好,软件服务却跟不上,像有很多地方,比如白领公寓特别好,硬件好,下面有咖啡吧,什么都有,但是这些白领回去就回到自己房间不肯下来。这就说明这个空间运营,软件服务需要一个专业的供应商。
专业化方面,这些年在社区领域的需求有很大的变化。我因为在基层,比如浦东的我都做过三四年,就在居委会社区管理中心。在那个时候,大量的居民需求是社区卫生,整理楼道堆物,就成为了他们的需要。后来到了五年前,出现了大量的社区文化需求,就是大家的社区文化。近年来,我觉得社区需求越来越专业化,个人得到一种尊重,个人生活的充实成为一种需求。
我们从静安区创新社区治理经典五十强,会看到居民提出来的一些需求,这里面涉及到政府和管理的建议只有二十一项,剩下的二十九项都是专业性的服务。比如儿童青少年服务,还有微公益、微志愿、微集市、环保、宠物等,而这些项目都不是政府擅长的,这就是专业化服务。而这些专业化服务,有很多定向服务,那就必然是什么?必然是市场化的服务。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专业化服务领域有很多空白的内容。
而平台化困境是什么?其实现在社区里面大量的需求,都是碎片化的,大量的供给资源也是碎片化的。现在很多社会资源都有很好的项目,有些企业也有很好的项目,但是都过于碎片化,因为缺少一个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今后这个平台必然是互联网平台,任何有核心、有中间、有集中的管理的力量已经不符合未来的方向。所以如果要整合线上和线下,投入高、运营难、人才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第二点,企业其实已经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首先社会力量天然包括企业。因为现在大家谈的可能主要都是指社会组织,并且有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量都提出了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这里的各方面也包括企业参与。
企业也日益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举两个例子,比如社区服务。其实大量的企业都在做社区服务,就像很多社区服务企业,但是现在他们和我们这些企业、政府的合作的并不多,有一些已经开始谋求和政府的合作。
在社区更新里,大量的设计企业、建筑企业,包括有一些咨询企业都正参与到社区更新之中。社区更新的项目也非常多,像为老旧公房装电梯这样的项目。这种项目其实都是企业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因为这个都很专业。我觉得今后企业会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之中,我认为这些内容实际上已经到了非常值得有些企业去探索的阶段,而且在这些企业里会出现一些大的品牌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这里边第一个,就是专业的公共空间的运营机构。第二个是商业化运营的邻里中心。第三个是社区共享网络平台。第四个是社区运营内容的供应商。第五个是社区运营中心。
现在公共服务机构特别多,而且越来越多。国家在建特色小镇,它推动之后,造硬件极容易,但是特色小镇的内容、活力由谁而来?这个也很重要。所以今后公共空间运营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肯定是由企业提出来的。
比如把这个空间给我,我设计出一套东西给你,这一整套的东西,要可复制可推广,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我们首先做前期调研,我们调研社区有什么需求?空间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现在正在和新场镇合作,新场镇要建邻里中心,邻里中心我们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机制?从社区调研到社区营造,到社区历史,再到空间的设计,再到今后的运维,需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必然会出现商业化运营的邻里中心。这个邻里中心由谁来破局?我觉得很快就会有人破局。大家都知道现在百货已经完全不行了,百货已经变成了生活广场,因为百货进去都是货,生活广场进去就是购物、教育、培训。所以大家今天看到的大量的一些商场,传统的商场,进去就是教育机构,一楼可能还有一些传统业,二楼都是教育培训,三楼、四楼都是体验式,五楼就是吃饭的,它的业态全都变了。而这样的一些商业广场之中必然会产生像邻里中心这样的社交中心,社交中心是商业化运营,它里边是收费的,但是它有社区、社群这样的一些功能。
中国在好多方面都要向新加坡邻里中心学习。我们有一个项目已经在奉贤南桥新城立项,它已经打破了传统用意。包括养老、卫生、文化、事务受理,它们都在这一个空间里面实现,这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加坡的邻里中心的模式。所以我觉得这种模式肯定会出现。
第三个,就是社区共享的网络平台。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解决不了,就是政府各自为政。比如一个街道一个公众号,一个街道一个封闭式的社区资源系统。当然这种资源系统在未来肯定会被打破,也必然会被打破,不打破因为没有效率。如果它不成规模的话,它很难,它的这种服务能够覆盖很大的人群。如果它在一个点做的话,它的成本必然比较高。所以今后网络平台肯定会出现,会有这样的一个企业专门做社区服务资源,或者做社区需求、社区活动资源。
而现在在文化方面已经有这样的平台,比如文化云已经开始做了,文化云主要是文化活动等等,主要就是在网上订票,它主要是公共设施,比如我要订这个文化中心的场地,几点到几点它是可以订的,他们提供这样的一种服务。而社区服务资源,比如社区公共空间资源,包括社区活动资源、项目资源,肯定也会有这么一个平台。这样的平台的构建是非常难的,很多人都想做这样的平台,到现在还没做成,但是未来肯定会有人做成。而这样的一个平台,它可以针对居委会,可以针对我们的政府街道,但是最终它会走向家庭和个人。
关于社区微中心,现在大家都知道,2015年上海市成立了社区中心领导小组,从去年开始,今年现在已经启动了,就是社区微中心,现在很多街道都在做这样的一个探索。我觉得社区微中心里面现在最难的不是设想,不是建筑,而是社区共识。在这个整个的序列之中,我们最难的实际上是社会这一块,后边都很齐全。我们找到一个有点儿社会情怀的社区也容易,但是找到它们结合起来的比较难。因为现在大的建筑公司、设计公司看不上这些小项目,还有就是他们也不愿意跟老百姓打交道。所以我们提出让社区营造空间设计机构,运行一揽子方案。
这些项目其实都是在我们社区治理的过程之中,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大有作为的一些空间,这里边还有一些拐点,我们也在努力,希望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能够为社区治理,贡献我们比较独特的一些力量。所以我感觉到社区治理需要的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它应该是一种社会企业,就是我们常讲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已经在香港,在欧洲都有相应的认定,美国也有认定,并且还有税收这方面的减免政策。这个社会企业应该是规模化运营的社会企业,而这个企业应该管互联网、政府、社区,如果这三个哪一个都不懂,或者缺一个,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服务社区的企业。
懂互联网也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互联网,今后你没办法做这些事。政府找到我们是因为我们要了解到政府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发现社区需求,社区需求导向,以公益为主,商业为辅,这样来为街道社区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可能是针对政府的空间,也可能是针对政府的最优惠的社区治理项目,社区自治的项目,都是要这样的企业来做。
还有就是社区,它一定要有社区的比较独特的东西,因为社区它有公共属性,它要有市场属性,它会有人文属性,如果离开人文属性的话,你就永远做不到。就像刚才徐老师一直在说,其实社区里面你融入进去之后,它有一个认同,即社区共同体的建设。而社区共同体,企业理解不了,但是你如果理解不了,你就没办法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呼唤更多能够理解社区共同体、理解社区的企业参与进来。所以在这里面,它一定要是一个有追求的产品和服务,不光满足需求,还要倡导有健康的社区生活方式,还要让社区更有温度,否则我为什么要我们的街道支持我们这样的企业进来?因为实际上它总体的方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