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下来,疫情已经持续了200多天了,相信这200多天已经将每个人、每个行业都虐的身心俱疲: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有400多家大型企业宣布破产,迎来了近十年美国最大的“破产潮”;在日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有超过4万人被解雇或停止雇佣;韩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萎缩2.9%,环比下降3.3%……
因为疫情,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因为疫情,诸多行业却被搓磨的一蹶不振,寸步难行,诸如外贸行业、餐厅及线下体验式的实体店……但也因为疫情,促进了部分行业二次发展,诸如医疗卫生、线上教育、互联网……
那么,就我国而言,疫情对知识产权行业是促进还是冲击?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
1 服务机构“被”重新洗牌
疫情爆发之后,不少知产从业人员无奈的说:“太难了,疫情的冲击,很多单位都把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往后推了,(知识产权)工作不被作为战略性的工作放在首位了……”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大范围的存在,疫情期间,大量企业削减或减缓增加研发费用以应对危机。以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的国内企业为例,在已公开2020年一季度研发支出的公司中,中国石化由2019年一季度的12.9亿元降至10.8亿元,同比下降16.2%;格力电器由14.5亿元降至9.1亿元,同比下降26.5%;中兴通讯由30.9亿元上升至32.4亿元,虽然同比增加4.8%,但相较于2019年同比增加14.4%仍有所下降;2020年一季度京东方研发支出同比增长率下降了接近7个百分点……
企业缩减研发支出、减少部分研发活动,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营业收入减少,现金流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研发人员的复工、流动受到防疫措施的影响。以上述企业所在行业为例,中国石化所在的石油天然气行业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下降了19.1%,格力电器所在的家用电器行业同比下降24.4%,中兴通讯所在的通讯设备行业同比下降9.65%,京东方所在的电子元件设备业同比下降4.92%……营业收入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经营压力的增大则减少了企业的研发活动。
研发活动下降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的大幅下降从需求端对知识产权行业的部分公司造成负面冲击。2019和2020年1-5月,超过一半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作为最大的专利申请来源,企业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更是接近乃至超过了两类专利各自的总申请量的70%。与总申请量变化特点相同,企业的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一月同比增长,并未表现出受疫情影响的迹象。但在二月份,三类专利申请量同比分别下降25.97%、31.72%和40.4%,同比变化率达到最低点。这基本决定了二月份专利总申请量下跌的基调,加之其他专利申请主体申请量同样在二月份同比大幅下降,知识产权代理、鉴定、咨询等机构需求萎缩。
2 医疗科技水平裂变式增长催生了医疗专利申请
疫情重压之下,也并非将所有行业置于严冬,也有不少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生,医疗健康领域就位列其中。疫情期间,第5类医药、第10类医疗器械、第9类防护器具方面的商标注册申请增长明显;国内口罩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已累计近20000件,在新申请专利中与疫情后口罩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改进(如透明口罩、口罩系带、防静电、医用护目口罩等)均显著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形成切实可行的诊治方案,国家之间、企业之间都展开了激烈的医疗竞赛,这种竞争直接促进了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对于知识产权行业而言,这反倒成为一个需要重点攻坚的领域。
3 “线上获客”再掀热潮
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传统服务机构才真正意识到“线上获客”的重要性。许多做商标起家的公司虽然能够凭借“扫楼/电话/广告/竞价排名”等获客方式在专利行业快速发展,但这些传统方式比较局限性很大,线上获客却在此时以其灵活性、实用性再次获得人们注意力。
相关数据显示,仅从防疫期间,全国有近3亿人员通过在线网络的方式进行学习、培训、远程办公、宅家休闲娱乐等,这其中有拿下10亿美金投资的猿辅导、有仅用两个月就收获日活跃账户数超过1000万的腾讯、有覆盖上千万企业、约2亿人复工用的钉钉等,这种现象级数据无不体现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增长势头。
4 “新零售”概念下的电商、直播带货、现代物流、速食食品等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商超、商场、餐饮等线下实体店的经营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相反,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后的“新零售”领域则将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在这次疫情的催化下,国人尤其是职场年青人,不管是居家还是办公,消费习惯已经由“外出聚焦就餐”悄然向“自给自足”、“分餐而食”演变。而随着近些年保鲜、自热等技术的突破以及电子商务、自媒体的发展,速食食品尤其是自热饭、自热火锅等主餐速食品及“酱菜”“下饭菜”等佐餐食品,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笔者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经验来看,也明显感觉到了近期食品尤其是速食食品、佐餐食品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及商标转让交易的升温。
﹌﹌﹌﹌﹌﹌﹌﹌﹌﹌﹌﹌﹌﹌﹌﹌﹌﹌﹌﹌﹌﹌﹌﹌﹌﹌﹌﹌﹌﹌﹌﹌﹌﹌﹌﹌﹌﹌﹌﹌﹌﹌﹌
看到这里,有人喜有人优——喜的人看到了机遇,有的人看到了冲击,对于消极者小铭觉得其实大可不必,不要只看到疫情对于知识产权行业的冲击,反过来知识产权行业某些程度上也积极的推动了对抗疫情的工作。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知识产权以其灵活的政策调控极大的推动了科研创新。
近日,新加坡国防科技研究院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合作研发出新冠病毒新型检测试剂盒。这种试剂盒能将新加坡新冠病毒检测得出结果的时间从现在的约4小时缩短至不到2小时。为了激发新加坡创新主体继续开展创新研发,8月25日至27日,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将在线上举办知识产权周,以表彰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创新主体。
成立于2014年的韩国G+FLA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下称G+FLAS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受到广泛关注。新冠疫情发生后,该公司一直专注于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投入了大量资金,很快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状况。今年3月,该公司获得了韩国特许厅(KPO)为应对疫情推出的快速知识产权担保贷款,保证了疫苗研发工作顺利推进。
为了增加对已公开专利中披露的关于新冠肺炎检测、预防或治疗的发明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供PATENTSCOPE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超过8000万项已公开技术、多语言检索功能、自动翻译系统,以及专门开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检索和查询工具,每天被全世界数十万家学术机构和企业广泛使用。
不只科研层面,助推经济复苏,知识产权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疫情时代,受疫情冲击,许多国家都面临经济衰退困境,如何实现经济稳步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课题。“针对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可对其他经济政策领域正在采取的措施进行补充,例如征用制造能力、使用公共采购或注入资本,以及为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放松信贷,以确保创新主体在世界各地开始出现经济衰退时得以存活。”
近日,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出台相关举措,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知识产权服务,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运用好知识产权。企业还可以申请免费的知识产权支持和知识产权信息。
意大利内阁召开会议并通过总额250亿欧元的经济振兴法令,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支持企业恢复发展。7月1日起,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可直接进入意大利国家阶段。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变化将鼓励更多的创新主体进入意大利,为该国经济复苏,提高就业率做出贡献。
在东南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帮扶也在加强。印尼法律与人权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该国正在推动对全国中小微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印度尼西亚法律人权部知识产权总司总司长弗雷迪·哈里斯表示,受到疫情影响,知识产权线下申请业务已经取消,申请人可以通过线上申请模式,只需将文件扫描上传,在线支付,然后等待审核结果即可。
为应对疫情,国际层面都在积极的进行探索和调控,那么,面对疫情带来的长线影响,作为知识产权行业的我们该如何从自身出发实现“自救”呢?
其实,对于平台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远程协同办公型机构,疫情反而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果该类型机构能够利用此次机会抢占更多的市场资源,那么疫情过后,将会是业务并购和挖人的好时机。如何把握机会,构思布局,抢占先机,是知识产权从业者们需要好好深思的问题。
放眼望去,越是技术型、研发型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工作越是重视,这一点丝毫不以疫情的冲击为转移,相反,疫情反而愈发加强了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布局。相关数据就证实了这一点。
上半年,国内企业共提交发明专利申请40.4万件,同比增长12.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为66.6%,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这充分显示出国内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另外,从线上抢占客源,靠内容吸引客户,已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疫情过后,相信无论是什么企业,都会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线上获客能力。因此,如何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客户,增强自身获客能力是疫情结束后企业发展的下一个方向标。
再者,对于企业而言,过硬的服务能力,才是企业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秘诀。而为了获取过硬的服务能力,企业需要付出更高的服务成本。预算的大幅提高,势必令行业服务价格水涨船高,收益利润点的提升,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说,绝对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一大驱动力。最后再强调一点,知识产权产业链后端专利运营市场空间巨大,疫情结束后,势必是个极大的爆发点。
END